悲青坂

杜甫〔唐代〕〔〕

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軍駐扎在武功縣東門外的青坂,天氣嚴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飲馬。黃頭的奚兵每天向西推進,只有幾個騎兵,居然敢彎弓射箭向我軍沖擊。這時,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曠野里一片蕭瑟氣象。青的是報警的烽煙,白的是戰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帶個信給我軍,囑咐他們暫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來反攻,千萬不要急躁。 注釋東門:指青坂所屬的縣城東門。太白窟:秦嶺主峰,位于今天的陜西武功、太白諸縣。這里說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飲馬困難,條件極為艱苦。黃頭奚兒:安祿山的軍隊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進。青坂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此詩中“數騎”和“敢”字都是經過鍛煉的字眼。只用三個字就表現了安祿山叛軍的強壯和官軍的怯弱。“青是烽煙白人骨”這一句,本來應該說“青是烽煙,白是人骨”。縮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個“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飛鴐鵝后鹙鶬”,本來是“前飛鴐鵝,后飛鹙鶬”。省略了一個“飛”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漢蔡邕”,省略了一個“有”字。這種句法,僅見于七言古詩,五言詩中絕對不可能有。七言律詩中也少見。“青是烽煙白人骨”止是一個描寫句,“白人骨”還屬于夸張手法。陣亡士兵的尸體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幾個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現“尸橫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釋悶》詩,其中有一聯道:“豺 展開閱讀全文 ∨,此詩中“數騎”和“敢”字都是經過鍛煉的字眼。只用三個字就表現了安祿山叛軍的強壯和官軍的怯弱。“青是烽煙白人骨”這一句,本來應該說“青是烽煙,白是人骨”。縮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個“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飛鴐鵝后鹙鶬”,本來是“前飛鴐鵝,后飛鹙鶬”。省略了一個“飛”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漢蔡邕”,省略了一個“有”字。這種句法,僅見于七言古詩,五言詩中絕對不可能有。七言律詩中也少見。“青是烽煙白人骨”止是一個描寫句,“白人骨”還屬于夸張手法。陣亡士兵的尸體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幾個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現“尸橫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釋悶》詩,其中有一聯道:“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尸縱橫。”也是寫戰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煙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兩種寫法。   此詩第二聯寫安祿山部隊的強悍,第三聯是其后果,所以寫官軍死亡之慘。而在敘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詩《悲陳陶》里,第二聯寫官軍士氣怯弱,無戰斗力;第三聯是其后果,所以寫“群胡”的飛揚跋扈。可見杜甫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同一事件的藝術手法。第四聯是寫被困在長安城內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陳陶斜一敗之后,長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還希望官軍馬上再來反攻。可是在青坂再敗之后,人民知道敵我兵力相差甚遠,只得放棄“日夜更望官軍至”的念頭。杜甫在長安城中,聽到唐軍戰敗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設想托人帶信給官軍,希望他們好好整頓兵力,待明年再來反攻。這兩首詩的結尾句深刻地表現了人民對一再成敗的官軍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邏輯的轉變。   《杜詩鏡銓》引用了邵子湘的評語云:“日夜更望官軍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倉卒,軍機如此。此杜之所以為詩史也。”這個評語,反映出邵子湘認為兩個結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陳陶》的結句說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結句說是軍事形勢有這樣的需要。他以為這樣講可以解釋矛盾。其實是似是而非。要知道,“軍機如此”,也同樣是長安城中人民聽到青坂之敗以后的認識和感情。杜甫寫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轉變,根本不能以為兩首詩的結句有矛盾。▲,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此詩中“數騎”和“敢”字都是經過鍛煉的字眼。只用三個字就表現了安祿山叛軍的強壯和官軍的怯弱。“青是烽煙白人骨”這一句,本來應該說“青是烽煙,白是人骨”。縮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個“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飛鴐鵝后鹙鶬”,本來是“前飛鴐鵝,后飛鹙鶬”。省略了一個“飛”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漢蔡邕”,省略了一個“有”字。這種句法,僅見于七言古詩,五言詩中絕對不可能有。七言律詩中也少見。“青是烽煙白人骨”止是一個描寫句,“白人骨”還屬于夸張手法。陣亡士兵的尸體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幾個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現“尸橫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釋悶》詩,其中有一聯道:“豺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