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蘇軾〔宋代〕〔〕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這大半輩子到過平山堂三次,前半生在彈指聲中過去了。整十年沒見到歐公了,但他留在墻上的墨跡,仍是那樣氣勢雄渾,猶如龍飛蛇舞。
我本想悼念恩師“文章太守”歐陽修,但還是為楊柳春風大好年華而歌。千萬不要說回頭一看,萬事萬物皆是一場空。因為不回頭看,生活已是夢幻。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前后闋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平山堂位于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乃歐陽修于公元1048年(慶歷八年)知揚州時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四月,蘇軾自徐州調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軾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后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適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軾為重游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的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于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叭^平山堂下”,是說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經楊州,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平山堂位于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乃歐陽修于公元1048年(慶歷八年)知揚州時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四月,蘇軾自徐州調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軾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后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適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軾為重游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的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于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叭^平山堂下”,是說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經楊州,來平山堂憑吊恩師?!鞍肷鷱椫嘎曋小?,是作者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夢。

  “十年不見老翁”,是說十年前作者曾與歐陽公歡聚,不料此次聚會竟成永訣,次年恩師就仙逝了?!氨谏淆埳唢w動”,是說歐公雖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親書手跡,其中有他的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間歐公遺草,只覺龍蛇飛動,令人發揚蹈厲。此句以景襯情,睹物思人,令人為人生無常而感慨萬千,低徊不已。

  詞的下片寫聽唱歐詞而生感慨,道出緬懷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歐詞原句,既重現當日歐公風流自賞之態,又有歐公手植楊柳、所題詩詞仍留存世間,可堪告慰之意。作者由過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歐陽恩師的某些事跡,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經歷想到恩師的某些遭遇,因此,當他憑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師手植的“歐公柳”,耳聞歌女演唱歐詞,自然會生發萬千感慨。白居易說:“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軾則比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空無。不要輕言東坡消極,或許正是心懷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對紛至沓來的政治打擊:人生既然不過虛幻,政治失意與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云:“‘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追進一層,喚醒癡愚不少。”

  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詩云“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軾則更進一步認識到“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边@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蘇詞中傳達的這種獨特的人生態度,是解讀其作品的關鍵所在?!?/p>,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圭璋,周汝昌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04 :635-636 .
創作背景
此詞寫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第三次到揚州平山堂,緬懷恩師歐陽修,同時也蘊含蘇軾自身的人生感嘆。到作此詞為止,蘇軾共三次到過揚州,則“三過平山堂下”實質上濃縮了蘇軾近十年間南遷北調的動蕩生涯。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