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靄迷空,膩云籠日,晝景漸長。正蘭皋泥潤,誰家燕喜;蜜脾香少,觸處蜂忙。盡日無人簾幕掛,更風遞、游絲時過墻。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紅淚淋浪。
風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佇立,回盡柔腸。念小奩瑤鑒,重勻絳蠟;玉龍金斗,時熨沉香。柳下相將游冶處,便回首、青樓成異鄉。相憶事,縱蠻箋萬疊,難寫微茫。
譯文
昨夜殘存的霧氣彌散在天空,厚厚的云層遮住了太陽,夏日漸長。長滿蘭草的曲折的水澤濕潤了泥土。燕子銜起泥土,飛去筑巢。蜂房香氣漸少,蜜蜂都到處忙著采蜜。庭院深深,簾幕低垂。只見一陣風吹,把昆蟲吐出的游絲吹過了墻來。微雨輕撫,窗外桃花杏花的枝頭有水珠如淚滴般不住滴下。
我想起了從前那一段風流往事,戀戀不舍得站在那里,內心無限痛苦。想起她對鏡梳妝,想起她用熏籠里的熨斗熨燙衣服。當年我與她在柳下相伴游玩,多么的歡欣。如今回首往事,那青樓已成了異鄉,不禁無限傷懷。回憶我們之間的往事,縱使有千萬張紙箋,也難以表達我的一腔相思。
注釋
宿靄:隔夜猶存的
《沁園春·宿靄迷空》是首詠春感懷詞,寫景、敘事、抒情,渾然一體,情景交融。
前片春光滿楮,景色宜人。從“晝景漸長”、“桃愁杏怨”等句來看,自是二、三月間。此時天空積著厚厚的云層,地上彌漫著隔夜未散的濃霧,似乎令人發悶,而自然界卻充滿了活潑潑的生機。詞人用一個“正”字領起以下四個偶句:長滿蘭草的水邊,泥土非常濕潤。燕子飛來,銜起潤濕的泥土,去到人家畫梁上筑巢。著一“喜”字,寫盡了燕子營巢的歡樂。“蜜脾香少,觸處蜂忙”,先說“香少”,是一抑;后說“蜂忙”,是一揚。因為香少,所以蜂兒忙于采蜜,著一“忙”字,既寫出了蜜蜂的勤勞,也渲染出春天的喧鬧。著一“忙”字而境界全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沁園春·宿靄迷空》是首詠春感懷詞,寫景、敘事、抒情,渾然一體,情景交融。
前片春光滿楮,景色宜人。從“晝景漸長”、“桃愁杏怨”等句來看,自是二、三月間。此時天空積著厚厚的云層,地上彌漫著隔夜未散的濃霧,似乎令人發悶,而自然界卻充滿了活潑潑的生機。詞人用一個“正”字領起以下四個偶句:長滿蘭草的水邊,泥土非常濕潤。燕子飛來,銜起潤濕的泥土,去到人家畫梁上筑巢。著一“喜”字,寫盡了燕子營巢的歡樂。“蜜脾香少,觸處蜂忙”,先說“香少”,是一抑;后說“蜂忙”,是一揚。因為香少,所以蜂兒忙于采蜜,著一“忙”字,既寫出了蜜蜂的勤勞,也渲染出春天的喧鬧。著一“忙”字而境界全出。
“盡日”二句,才寫到詞人自己。此時庭院深深,簾幕低垂。只見一陣風來,把昆蟲吐出的游絲吹過墻來。游絲為細物,最易體現幽靜環境。“微雨”三句,照應起首三句,本來是“宿靄迷空,膩云籠日”,此刻便化作微雨,把正在開花的桃杏弄得“紅淚淋浪”,花枝上的水珠不停地下滴。“紅淚”原指女子之淚,此處移用于花,是擬人化的手法。花乃無知之物,經詞人這么一寫,似乎也具有人的感情和形象:它能愁會怨,更會流淚。此處反“梨花一枝春帶雨”之意而用之,可謂各盡其妙。
后片著重抒情。詞人目睹如許春景,不禁悲從中來。“風流”一句,緊承前片意脈。所謂“風流”著,乃指風韻、風情。詞人觸景生情,想起了從前的一段風流韻事,于是戀戀不舍的佇立在那里,內心無限痛苦。“回盡柔腸”的情狀,宛如《減字木蘭花》里“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接著以一“念”字引起四個偶句,皆寫昔日與戀人同處時的生活。“小奩瑤鑒,重勻絳蠟”,寫女子對鏡梳妝;“玉龍金斗,時熨沉香”,寫熏籠內香爐中壓著熨斗,準備燙平衣服。這樣的細節和場面,充滿了溫馨的氣氛,不能不引起詞人的回憶。更為重要的是“柳下”一句。在詞人的印象中,“柳下”當為歡會之地、游冶之處。這里“柳下”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當年他與戀人在“柳下”游冶,倍極歡娛;如今桃開杏綻,楊柳絲絲弄碧,他再回首往事,頓覺“青樓成異鄉”,不禁無限傷懷。
歇拍三句,以夸張的語言抒發相憶之情。盡管有千萬蠻箋,也難以表達他的一腔相思。以“萬疊”與“微茫”對舉,可算夸張到了極點。語似豪邁,實極深沉。全詞自發端開始娓娓道來,至此陡然一振,令人不勝嘆惋。▲
,參考資料:完善
1、 徐培均.秦觀詞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 23~27 2、 王克儉.秦觀詩詞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66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