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秋聲

蔣捷〔宋代〕〔〕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菊花黃黃的開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楓葉紅紅的映照著低矮的門窗,凄涼一片都是那秋天的聲音。豆子開花的時候卻來了下雨的聲音,那中間還夾帶著風聲。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點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譙樓大門,卻鎖不住那些聲音。老朋友離我那么遠,請問是哪一個搖晃著玉佩發出了聲音,原來是那屋檐底下的風鈴聲?
系著彩綢的號角發出的聲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卻還在那里慢騰騰,漸漸地那軍營里的人馬才接連不斷地騷動起來了,可是四周卻又揚起了胡笳的聲音。鄰居的燈光閃爍著,燈前還有那女人為軍人在石砧上搗衣的聲音。誰知她一邊搗衣一邊咕咕叨叨地訴說著愁苦一直訴說到天明,碎碎瑣瑣咕咕噥噥的,就像那數不清的蟋蟀聲。她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在詞中,詞人寫了一個秋夜中的種種秋聲。筆鋒非凡,意味亦顯獨特。詞人以“豆雨聲”起,以“雁聲”收,寫了秋夜中聽到的十種秋聲。但聲聲總離不了凄涼意,使一個正在發愁的人諦聽這些聲音,使作為聲音的客體,嚴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體印記,因而從笳聲、雁聲、蛩聲、鈴聲中聽到的,都是詞人的苦悶心聲。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三句領起全詞。點明這是菊花盛開、紅葉掩映的深秋時節。憑窗謗聽著連綿不斷的秋聲引起心中陣陣凄涼。“凄涼”是把詞中各種聲音串聯起來的線索。

  “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豆花雨”,指陰歷八月豆子開花時的雨,這里點出秋雨聲雜風聲率先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在詞中,詞人寫了一個秋夜中的種種秋聲。筆鋒非凡,意味亦顯獨特。詞人以“豆雨聲”起,以“雁聲”收,寫了秋夜中聽到的十種秋聲。但聲聲總離不了凄涼意,使一個正在發愁的人諦聽這些聲音,使作為聲音的客體,嚴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體印記,因而從笳聲、雁聲、蛩聲、鈴聲中聽到的,都是詞人的苦悶心聲。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三句領起全詞。點明這是菊花盛開、紅葉掩映的深秋時節。憑窗謗聽著連綿不斷的秋聲引起心中陣陣凄涼。“凄涼”是把詞中各種聲音串聯起來的線索。

  “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豆花雨”,指陰歷八月豆子開花時的雨,這里點出秋雨聲雜風聲率先而來。風雨凄涼,長夜難眠。風聲中又傳來了稀疏的更點聲。這更聲來自城門上的更鼓樓。“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不鎖”,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為他是不想聽到的。古代把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分為五點。這里直寫“二十五點”,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難捱。風不僅送來了更聲,又搖響了檐底的風鈴。“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揭示了主人公聽到鈴聲引起的心理活動,他最初以為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聲。但老友都在遠方不可能來,那么這會是誰呢?突然明白原來是風鈴的聲音。作者這里用筆極為巧妙,看似是誤聽,實則借寫對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把筆觸從深夜轉向黎明。月亮沉落,號角聲起。軍營中人馬騷動。蔣捷生活于宋末元初,進士及第不久,南宋被滅。他隱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來作官。這聲音表明,元朝統治了全國,而且軍旅遍布這些聲音,對于不肯和元統治者合作的詞人來說,豈不是比之秋風秋雨的聲音更加刺耳驚心嗎?

  “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燈光閃爍之處,又傳來了鄰舍在砧石上擣練之聲。鄰家主婦一夜未眠趕制寒衣,天明未睡。這也不能使詞人寬慰。

  “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岳飛這句詞和詞人心境相同,皆因滿腹心事起。把蛩的叫聲稱為“訴愁”,借把自己的愁懷轉嫁給蛩鳴罷了。“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給了橫空的過雁。巧妙地又點出大雁叫聲的凄涼和它帶給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給人的愁緒往往同引起人對遠人的懷念分不開。收尾以雁聲,反映了詞人獨特的構思。▲

,

參考資料:完善

1、 林力 肖劍主編.宋詞鑒賞大典 (上、中、下卷):長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944頁
創作背景
在深秋時節,詞人憑窗聆聽著連綿不斷的秋雨聲,不禁引起心中陣陣凄涼,于是寫下這首詞。
蔣捷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后,遁跡不仕。元大德間憲使臧夢解、陸兆」交薦其才,卒不就。卷《四庫總目提要》稱其詞「練字精深,調音......[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