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建康古時的大都會,宋高宗南渡時的陪都。
四周群山依舊,山勢磅礴,而江流卻以改變,已非往昔。
曾經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華的臺城。
只有這一片清溪上的月亮,還情偏于我這遠來的客人。
注釋
會府:都會。
盤礴:也寫作盤薄,據持牢固的樣子。
幽土:即遠土。
臺城:又名苑城,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晉成帝曾于其地筑建康宮。
這首詩是詩人被俘后路過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寫了建康的歷史地位、變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兩句對月抒懷,表達祖國河山為外敵所占的無奈和沉痛。
“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點明建康地位的詩句,很有王勃《滕王閣序》的開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意味。不過這兩句并非在泛泛地介紹建康的歷史,而是把它放在“會府”、“陪京”的位置上,使之越發顯示出同國家興亡的關系來,并進而說明作者所以一入建康便感慨系之的原因。同時,句中的一個“舊”字,還仿佛表示:陪京之事,已為陳跡,只可追撫,不得而再了。
“山勢猶盤礴,江流已變更。”繼言建康的變化。山勢既然盤礴,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被俘后路過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寫了建康的歷史地位、變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兩句對月抒懷,表達祖國河山為外敵所占的無奈和沉痛。
“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點明建康地位的詩句,很有王勃《滕王閣序》的開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意味。不過這兩句并非在泛泛地介紹建康的歷史,而是把它放在“會府”、“陪京”的位置上,使之越發顯示出同國家興亡的關系來,并進而說明作者所以一入建康便感慨系之的原因。同時,句中的一個“舊”字,還仿佛表示:陪京之事,已為陳跡,只可追撫,不得而再了。
“山勢猶盤礴,江流已變更。”繼言建康的變化。山勢既然盤礴,江流也當依舊,這才是生活的真實,因為改朝換代并不能使山河改觀。然而,國家變了,人事變了,作者的感情也變了,所以在詩人看來山勢依舊,而江流已非,這種用藝術的真實“破壞”生活的真實而成的句子,古人叫做“無理語”。“無理語”有極強的表現力,清人賀裳稱之為“無理而妙”(《皺水軒詞簽》),并說:“理實未嘗礙詩之妙······但是千理多一曲折耳”(吳喬《圍爐詩話》引)。之所似能夠“多一曲折”,是由于感情的作用;反過來又因為有了這一曲折,感情被表達得更集中、更突出了。
“健兒徒幽土,新鬼哭臺城。”則是說這里最大的變化是這里的人。元人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忠臣良將非遷即死。“健兒”、“新鬼”包括了忠于宋室的一切人;“徒幽土”、“哭臺城”則是他們最可能有的歸宿。本應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華的臺城,這里敘寫的是建康的現實,也泣訴了作者的情懷。從寫法上看,中間四句采用兩兩相對的形式:三、五句真事直寫,樸素、有力;四、六句虛事實描,強烈、感人。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寫對月傷懷。大約是山河供愁、人事催淚,所以當不堪回首的時候,作者只能掉頭去看“清溪月”。也只有這月“偏于客有情”。有何情,作者不說,但從亡國以后的陪京“月”,同被俘以后解送北上的“客”的聯系中不難得出答案。這里,詩篇以欲言又止的姿態剎尾,是有意留給以廣闊的想象天地。無言的結果,可能敵得過萬語千言。▲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363-1364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