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
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jié)與誰來。
譯文
兩朵芙蓉呈淡淡粉紅色,像美人暈紅的臉腮。戀戀不舍地特地為你再開一次。如果說使君沒有這種感受,為什么這兩朵芙蓉花不對別人開放?
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細雨中的芙蓉花,它在為你動情而翩翩起舞!勸君多喝幾杯滿杯酒表示謝意。酒席前的東坡醉官又問:明年,芙蓉花開時,我們再為誰來敬一杯?
注釋
孟亨之:孟震,東平人,曾中進士。
拒霜:即木芙蓉。
君猷:徐君猷,字大受,東海人,當時知黃州,蘇軾貶黃州,君猷待之甚厚。
兩兩輕紅半暈腮:形容兩朵芙蓉呈粉紅色,像美人暈紅的臉腮。暈腮,紅臉。
獨:唯一,特地。回:量詞。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豐厚政績。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推出一個動感鏡頭:如美人暈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紅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為徐守開放。作者總是以靈敏的眼光,豐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來觀察、來體驗客觀世界,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靈性,于是寫進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作者用美麗、名貴的芙蓉花來敬贈一位“非使君莫可當此花”者,足見東坡對這位賢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擬人之法,高超絕妙。
“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以設問的句式,更深透一層地把這種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上片,以擬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豐厚政績。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推出一個動感鏡頭:如美人暈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紅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為徐守開放。作者總是以靈敏的眼光,豐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來觀察、來體驗客觀世界,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靈性,于是寫進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作者用美麗、名貴的芙蓉花來敬贈一位“非使君莫可當此花”者,足見東坡對這位賢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擬人之法,高超絕妙。
“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以設問的句式,更深透一層地把這種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華起來。“雙花不向別人開?”這一過片問話結句,收而難止,留有余味,為下片的深化題旨作了鋪墊。
下片,“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承上問話。
由寫芙蓉花的動人美貌、誘人感情到寫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細雨中的芙蓉花,它在為你動情而翩翩起舞!勸君多喝幾杯滿杯酒表示謝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蘊,一脈相通。
“更向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jié)與誰來?”自問無答的三句話令人回味。東坡問:明年,芙蓉花開時節(jié),我們與誰喝酒而來?芙蓉花與誰“依依”而開,答案便是余下的想象空間了。
詞的上片以擬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豐厚政績。下片由寫芙蓉花的動人美貌、誘人感情到寫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全詞景語含蓄,意味深重。“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景語含蓄,比直說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樣的真情癡情,誰不為之動心。“來歲,花開時節(jié)為誰來?”用筆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長久的回味。▲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水照 朱剛 .蘇軾詩詞文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93 . 2、 孫凡禮 劉尚榮 .蘇軾詩詞選 :中華書局 ,2005 :249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