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之歲,冬暖無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霽。風(fēng)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猶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與雪爭爛,坐紙窗下,覺明徹異嘗。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樓。樓臨水,下皆虛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銀,若潑汞,騰光照人,骨肉相瑩。月映清波間,樹影滉弄,又若鏡中見疏發(fā),離離然可愛。寒浹肌膚,清人肺腑。
因憑欄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與物融,人觀兩奇,蓋天將致我于太素之鄉(xiāng),殆不可以筆畫追狀,文字敷說,以傳信于不能從者。顧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與月當(dāng)有神矣。我思挾之以飛遨八表,而返其懷。汗漫雖未易平,然老氣衰颯,有不勝其冷者。乃浩歌下樓,夜已過二鼓矣。仍歸窗間,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屢遇,而健忘日,尋改數(shù)日,則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筆之。
譯文
丁未這一年冬天,天氣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開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氣放晴。但依然寒風(fēng)肆虐,冰封雪凍,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銀裝素裹。
當(dāng)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紙窗之下,感到明亮無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門,登上溪水西側(cè)的小樓。小樓臨著溪水,溪水清澈見底,四周覆蓋著皚皚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層白銀,又如同水銀潑了一地,晶瑩閃耀,人的肌膚也被映照得晶瑩潔白。明月映照著寒冷的水波,樹影在水中搖曳,如同鏡子中映照著的頭發(fā),歷歷分明。清冷的寒氣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我扶著欄桿而上。仰視,茫然無際;俯視,混沌一片。不覺間呀然驚嘆不止,久久地凝視
展開閱讀全文 ∨這篇散文以畫家對于色彩、光影、物體形態(tài)等所特有的敏感,捕捉住了月下雪景的種種特征,將其出色地表現(xiàn)出來。又將月映清波間晃動的樹影比喻成“若鏡中見疏發(fā),離離然可愛”,使人感受到了畫家觀察表現(xiàn)事物之活潑精細(xì)。其次,作者在雪月奇觀的描寫中,融入了他對人生的體悟,寄寓著深沉的哲理。
新歲正月初三,一場江南罕見的大雪悄然而降,足足下了兩天,雖已放晴,但是天塞地凍,直到初十,依然冰封雪凝。此夕月出,雪月爭相輝映,寒宵靜坐紙窗之下,頓覺寰宇異常光明亮澈,不覺添衣而起,竟然獨(dú)自踏著碎玉瓊瑤,步上溪西小樓。小樓臨水,下皆空明澄激;四周景物悉被皚皚白雪覆蓋,冰琢玉砌;月光與雪光相激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篇散文以畫家對于色彩、光影、物體形態(tài)等所特有的敏感,捕捉住了月下雪景的種種特征,將其出色地表現(xiàn)出來。又將月映清波間晃動的樹影比喻成“若鏡中見疏發(fā),離離然可愛”,使人感受到了畫家觀察表現(xiàn)事物之活潑精細(xì)。其次,作者在雪月奇觀的描寫中,融入了他對人生的體悟,寄寓著深沉的哲理。
新歲正月初三,一場江南罕見的大雪悄然而降,足足下了兩天,雖已放晴,但是天塞地凍,直到初十,依然冰封雪凝。此夕月出,雪月爭相輝映,寒宵靜坐紙窗之下,頓覺寰宇異常光明亮澈,不覺添衣而起,竟然獨(dú)自踏著碎玉瓊瑤,步上溪西小樓。小樓臨水,下皆空明澄激;四周景物悉被皚皚白雪覆蓋,冰琢玉砌;月光與雪光相激射,“若涂銀,若潑汞”,盡顯光的強(qiáng)度和質(zhì)感。“騰光照人”進(jìn)射出的光彩照耀著人,“骨肉相瑩”,仿佛照得人的骨肉都瑩潔透明。此為篇中警句,神來之筆。人,凈化了;世界,也凈化了,是潔白無瑕、晶瑩別透。置身于如此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既有蟬蛻于塵埃之外的欣喜,也有幾分荒寒空寂的凄然。更有樓前溪水,月光映照在清波間,波光軀粼,樹影滉漾,蕭疏的枝條倒映于寒碧之中,如同鏡子映照著人蕭疏的頭發(fā),歷歷分明明。非畫家的敏銳目光,不能及此。此時奇寒浸透肌膚,凄清砭入肺腑。
接著寫作者的冥思遐想。獨(dú)自憑欄,仰觀字,混茫一白,令人迷惘;俯視大塊,銀妝素裹,恍惚迷離;自己禁不住嗟嘆驚訝,凝視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此時作者逸興遄飛,感到物我同化,渾融一體,人與自然都臻于清空澄明的境界。這是上天將我送入遠(yuǎn)離塵囂的太素之鄉(xiāng),那種泠泠御風(fēng)而行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官傳。遺憾的是不能形諸筆墨告訴那些未曾從游的人。但是,我所得到的美的享受已經(jīng)很滿足了。
文中刻畫歲月滄桑、人生遲暮的心態(tài),曲折入微。作者已是垂暮之年,無力浪游天下,但是壯心未泯,雖然獨(dú)上小樓,卻還想著天下的名山大川應(yīng)該境界更闊吧,那那里的雪月之觀應(yīng)該更加神奇吧,恨不能挾明月而高飛,遨游八方之外,然后再返回這個雪月交輝的溪畔小樓的懷抱,可見他是多么渴望掙脫世俗塵網(wǎng)的羈絆。那那種漫無邊際、汗漫而游的神思遐想,雖然難以平息,但是老氣衰頹,禁受不住這里的凄骨之寒,于是就縱聲高歌,走下樓去。時已二鼓,又回到紙窗之下,獨(dú)自端坐,悵然若失。此夕的雪月之觀,平生亦不屢遇,而自己的健忘卻日甚一日,再過幾天,又模糊淡忘了,故為記,捕捉住那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觀。▲
,參考資料:完善
1、 林薇編著;吳小林主編.山水有清音 古代游記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128頁 2、 沈周.沈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5-6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數(shù)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bào)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xué)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數(shù)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bào)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