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這首詩詩前兩句寫悲涼的秋景,后兩句寫作者因回家路漫漫而悲傷的感交集,柔腸寸斷的心情。這首詩因情會景,復因景生情,進而以景顯情,將詩人欲歸鄉不得,極其凄清冷寂的心境渲染淋漓盡致。
首句化用杜甫《登高》詩中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合二為一。杜詩作于四川夔州,袁詩作于南京,但都在長江邊,情境俱切。
在這句所寫的蕭瑟景象中,已透出傷感的氣氛,接著點出傷感的原因:“故園歸路更茫茫”。“更”字比較的基礎是前句的“江水長”。長江滔滔數千里,在南京一帶,江面遼闊迷茫。而回到故園的道路,比它更為漫長,渺渺不可見。細心的讀者馬上會發現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詩前兩句寫悲涼的秋景,后兩句寫作者因回家路漫漫而悲傷的感交集,柔腸寸斷的心情。這首詩因情會景,復因景生情,進而以景顯情,將詩人欲歸鄉不得,極其凄清冷寂的心境渲染淋漓盡致。
首句化用杜甫《登高》詩中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合二為一。杜詩作于四川夔州,袁詩作于南京,但都在長江邊,情境俱切。
在這句所寫的蕭瑟景象中,已透出傷感的氣氛,接著點出傷感的原因:“故園歸路更茫茫”。“更”字比較的基礎是前句的“江水長”。長江滔滔數千里,在南京一帶,江面遼闊迷茫。而回到故園的道路,比它更為漫長,渺渺不可見。細心的讀者馬上會發現:從南京到松江,道路算不得太遠,交通又十分方便,這樣說是不合道理,但正是從這不合理的表述中,隱約透露真情。原來故園隔絕的原因,并不是天遙地遠,而是身不由己,羈縻朝廷。況且又處處危險,弄不好就要送命。這樣的處境中,遙望歸鄉之路是“茫茫”無盡頭,此意閃爍,一點即止,下面轉寫,“夜坐”情懷。
在思鄉的焦慮中,聽到南飛雁群的鳴聲,想到人竟不如雁兒自由,可以往來高空,無所阻遏。說“一聲新雁”,是突出心理的敏感,也就表現出思歸的急切。但終究是無可奈何,長夜枯坐,不能入眠,聽那淅淅瀝瀝的秋雨,飄灑到三更。不用多說,“三更雨”已經從側面描繪出詩人百無聊賴的、沉悶的心情。結句不從第三句直接引申,作深一層的抒發,卻眺開一步,說此情此景,令離鄉之人,無不哀痛欲絕。這也是吞吞吐吐的筆法,避免對自身的境遇,切入太深。同時也隱含世路崎嶇,傷心非我一人的意思。
這詩字面很陳舊,看起來好像沒有多少新意。但仔細地讀,才感覺到種閃閃爍爍,欲說還休的沉痛,表述其實是很用心。選用陳舊的語言、意象,只是要把某些尖銳的情緒掩蓋起來。▲,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13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