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們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過一種“無官一身輕”的隱居生活。
我們結鄰后,一輪明月,共照著兩家的庭院;一株綠楊,將濃濃的春意灑落在兩家的院心。
每每暫時出門尚且希望有個好伙伴,長期定居怎能不選擇好鄰居呢!
結鄰之后,不僅我們兩人總能見面,而且我們的子孫也能長久相處。
注釋
元八,名宗簡,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舉進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詩友,兩人結交二十余年。卜鄰,即選擇作鄰居。
心跡:心里的真實想法。
墻東:指隱居之地?!逗鬂h書·逸民傳》:“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
詩的前四句寫兩家結鄰之宜行。首聯寫兩人“平生心跡最相親”,接著就具體寫“相親”之處。“墻東”、“三徑”和“綠楊”,都是有關隱居的典故。這幾處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顏氏家訓·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矯揉造作,非常自然適宜。詩人未曾陳述卜鄰的愿望,先借古代隱士的典故,對墻東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說明二人心跡相親,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隱居而不求功名利祿的人,一定會成為理想的好鄰居。詩人想象兩家結鄰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綠楊”使人倍感溫馨,兩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愜意地散步暢談,反映了詩人對結鄰的美好憧憬。
頷聯“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是膾炙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詩的前四句寫兩家結鄰之宜行。首聯寫兩人“平生心跡最相親”,接著就具體寫“相親”之處?!皦|”、“三徑”和“綠楊”,都是有關隱居的典故。這幾處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顏氏家訓·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矯揉造作,非常自然適宜。詩人未曾陳述卜鄰的愿望,先借古代隱士的典故,對墻東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說明二人心跡相親,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隱居而不求功名利祿的人,一定會成為理想的好鄰居。詩人想象兩家結鄰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綠楊”使人倍感溫馨,兩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愜意地散步暢談,反映了詩人對結鄰的美好憧憬。
頷聯“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這幽美的境界中,兩位摯友——詩人和元八,或閑庭散步,或月下對酌,或池畔觀魚,或柳蔭賦詩,恬然陶然,游哉優哉。這兩句詩總共十四個字,描繪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啟發人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體現了對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辭效用,也體現了詩人的語言藝術。
后四句寫詩人卜鄰之懇切。暫出、定居、終身、后代,襯托復兼層遞,步步推進,愈轉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帶入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種值得神往的美好狀態。這也側面表現了詩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詩人反問一句,緊追一句,讓對方不能不生“實獲我心”的同感。不斷反問,也是側面表現詩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說理,實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計要說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實是在推心置腹地訴說對朋友的極端的渴慕,語言樸實真摯,推心置腹,表現出殷切而純真的友情。
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豐富多彩的想象,描繪了一幅優美如畫的環境,筆力明快,充滿詩情畫意,讀來倍感舒暢愜意?!?/p>,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03-804頁 2、 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12-313頁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