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近年來諳盡仕途光景,臨近老境更覺得年去年來歲月匆匆。
除夕的爆竹,驚醒了思鄉的殘夢,客居的愁緒,伴隨著長夜昏燈。
眼前是彤云籠罩著遠山,雪意漸濃,心中卻現出初生的柳葉,含苞的桃花,春意融融。
想見家中的兒女,正圍著地爐,議論著父親歸家的行蹤。
注釋
乙亥: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
歲除:除夕。
漁梁村:在今福建浦城縣西北,漁梁山下。
似覺:猶言感覺;感受。
更(gēng):經歷。
鄉夢:思鄉之夢
永夜:長夜。唐駱賓王《別李嶠得勝字》詩:“寒更承永夜
此詩以感懷發端。詩人多年來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閱歷既多,自以為是諳練世情,老馬識途了,但又覺得政治風云變幻莫測,首聯用“似覺”點出對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狀態,顯示出茫茫身世之感。在舊歲將盡的年終,詩人看到年復一年,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功業未就,老大無成,興起了歲月蹉跎、流年虛度的嗟嘆。次句的“空更”,語意深切,表達了詩人當時無任凄惘的心境。
頷聯先寫思親,佳節思親,是人情之常,輾轉客程,失去了家人團聚的歡樂,便到夢境中去尋求。卻被爆竹聲驚醒了。“爆竹”這一含有特定意義的形象,渲染了節日氣氛,起了以景增情的作用。接著又用“殘燈”、“永夜”,刻畫環境的凄涼。在漫漫長夜中,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此詩以感懷發端。詩人多年來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閱歷既多,自以為是諳練世情,老馬識途了,但又覺得政治風云變幻莫測,首聯用“似覺”點出對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狀態,顯示出茫茫身世之感。在舊歲將盡的年終,詩人看到年復一年,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功業未就,老大無成,興起了歲月蹉跎、流年虛度的嗟嘆。次句的“空更”,語意深切,表達了詩人當時無任凄惘的心境。
頷聯先寫思親,佳節思親,是人情之常,輾轉客程,失去了家人團聚的歡樂,便到夢境中去尋求。卻被爆竹聲驚醒了。“爆竹”這一含有特定意義的形象,渲染了節日氣氛,起了以景增情的作用。接著又用“殘燈”、“永夜”,刻畫環境的凄涼。在漫漫長夜中,獨自伴著昏暗欲滅、搖曳不定的燈光,窗外又不時傳來辭歲的爆竹聲,叫人心碎。旅況的孤寂索寞,自然涌出“客愁新”的心情,以景襯情,頗見匠心。
“客愁”而說“新”,暗示已有舊愁,旅次逢歲末,又添了新愁。新愁承“鄉夢”而來,愁的內涵,不言而喻。舊愁乃是詩人自嘆:“無端卻被東風誤”(《自恩平還題嵩臺宋隆館二絕》),可以從作者貶謫僻地的生活背景悟出,亦不覺晦澀。
頸聯用擬人手法寫天氣,宋人詩詞常用這種寫法,如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詞:“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此聯上句描繪雪意濃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實景,進一步映襯游宦在外的艱辛和漂泊羈旅的寂苦,下句聯想到臘盡春來,寫出春回大地的旖旎風光。從歲末欲雪到春光明媚,時間上有一個大的跨度。詩人運用對偶,把不同時間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在回環對比中,增加了境界之美,也表達了他想以未來歡樂的憧憬消解當前旅愁的愿望。作者在長期貶謫之后,盼來了重新起用的機會。他對這次臨安之行充滿了希望,殘冬將盡春天正向他走來,可以盡情領略“桃紅柳綠”的春色,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了。
然而詩人畢竟擺脫不開現實生活的羈絆,綿綿的鄉愁使詩人展開想象,在空間上來了一個大的跳躍。詩的尾聯,從對方落筆,將不盡的情思,濃縮在“想得”語之中。說兒女們圍坐在地爐邊,念叨著自己,這比直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倍加生動親切。白居易的“想得閨中深夜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邯鄲冬至夜思家》情景與此相似,惟黃公度借天真小兒女之口說出,更為動人。
作者以情出景,以景喻情,虛實結合,情景相生。在時地的跨度中,開拓了詩的意境,雖無大波瀾,但用詞鮮明,質樸真切。詩人入朝之后,因秦檜黨羽仍然把持朝政,只得了個考功員外郎的閑職,沒過多久,就赍志以歿,終年才四十八歲他所憧憬的春天,終于沒有來臨。▲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新1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第967頁-968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