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作

孟浩然〔唐代〕〔〕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
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
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房屋雖然破舊,但遠離塵囂,是祖先賴以過恬靜、樸素生活的所在。
與高人隱士結友為鄰,種植著眾多果樹可養家活口。
到了我卻任憑時光推遷,年已三十還沒有被知遇。
從小讀書習劍現在為時已晚,只好虛度日月,空老家園。
清早起來獨自多有感懷,白天坐著常常少能解悟。
羨慕沖天而飛的鴻鵠,羞當雞鴨只知爭食物。
對著金馬門望穿雙眼,唱著勞作歌走在采樵路。
身處窮鄉僻野,沒有作官的知已朋友,朝廷重臣中無親無故。
誰能替才比揚雄的人,推薦上一篇《甘泉賦》!

注釋
隔塵喧: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寫遠離塵囂、恬靜樸素、高士為鄰的田園生活,及書劍無成、空老家園的感懷,表現了其渴望仕途進取與保持獨立人格的內心矛盾沖突,抒發了他胸懷大志而無人舉薦的悲憤感慨。

  首四句寫隱居田園的恬淡美好。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自己家園的房屋雖然破舊,但遠隔塵世,是祖先賴以過恬靜、樸素生活的所在。這是介紹自己家室居住的條件。“弊廬”用陶淵明《移居》“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詩意,言其破舊不堪,說明自己居室條件的簡陋。“塵喧”指塵世的喧嚷,與陶淵明《歸田園居》中所說“塵網”及《飲酒〉中所說“車馬喧”同義,用一“隔”字將“弊廬”與“塵喧”聯系起來,顯示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寫遠離塵囂、恬靜樸素、高士為鄰的田園生活,及書劍無成、空老家園的感懷,表現了其渴望仕途進取與保持獨立人格的內心矛盾沖突,抒發了他胸懷大志而無人舉薦的悲憤感慨。

  首四句寫隱居田園的恬淡美好。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自己家園的房屋雖然破舊,但遠隔塵世,是祖先賴以過恬靜、樸素生活的所在。這是介紹自己家室居住的條件。“弊廬”用陶淵明《移居》“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詩意,言其破舊不堪,說明自己居室條件的簡陋。“塵喧”指塵世的喧嚷,與陶淵明《歸田園居》中所說“塵網”及《飲酒〉中所說“車馬喧”同義,用一“隔”字將“弊廬”與“塵喧”聯系起來,顯示出詩人超然物外,遠離塵世的高潔情懷。正因為家居簡陋,遠離塵世,所以詩人自祖輩以來就一直在這里過著恬靜素樸的田園生活。“恬素”既指恬靜素樸的物質生活,更指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而這又是由祖輩流傳培育起來,如今又由詩人繼承發揚下去的,可見其淵源有自,歷史長久,并非自今日始。著一“養”字,與“隔”字相映,深刻而具體地描寫了家居的現實條件和歷史狀況。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接著寫家室周圍清幽寧靜、高雅美好的自然環境。據《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鎩》載:西漢末年蔣詡隱居后,于舍中竹下開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又《三國志·吳志·孫休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載:吳丹陽太守李衡在故鄉龍陽縣龍洲上“種甘橘千株”,臨死時對兒子稱這是可養家的“千頭木奴”。這里詩人連用兩個典故,表明自己與高人隱士結友為鄰,不與凡夫俗子交往;有大自然賜予的眾多果樹可養家活口,不必為生計而疲于奔波。進一步寫出家園環境的消幽寧靜,襯托出自己情懷的高雅美好。那來往高人雅士的竹下小徑,那象征君子風范的眾多甘橘,也就是陶淵明所贊美的“三徑就荒,松橘猶存”的桃源境界;也就是屈原所稱頌的“蘇世獨立,橫而不流”、“行比伯夷,置以為象”的寓托自已高潔志向的橘樹精神。

  起首四句,生動具體地勾劃出田園生活的恬淡與美好,抒寫出自己高尚的情操,暗示出自己遠大的志向,似淡實濃,為下文轉入寫自己的志向作了很好的鋪墊。田園生活是“恬素”美好的,家居環境也是清幽寧靜的,然而“俱懷鴻鵠志”、“忠于事明主”的詩人,此時卻“未能忘魏闕”、“魏闕心常在”,身在田園,心在朝廷,還是有著遠大的政治理想的。

  “粵余任推遷, 三十猶未遇,書劍時將晚,丘園日空暮”,筆鋒陡然一轉,由“恬素”的田園生活躍向內心世界的抒發,奏響了懷才不遇而渴望展示雄才的悲壯之音。已到而立之年的詩人卻毫無所成,從小讀書習劍,本擬報效國家,現在為時將晚,只好虛度日月,空老家園,感到莫名的悲哀。“任推遷”表明時間逝去的迅速與無情,“猶未遇”抒寫懷才不遇的惋惜與感嘆,“時將晚”與“日空暮”,對舉,深刻地揭示了詩人不甘虛度光陰而欲入仕卻又無可奈何的內心的痛苦與矛盾。正因為這樣,詩人早起晚坐,常常心事重重,難以排解。

  “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抬頭仰望,他羨慕那沖天高飛的鴻鵠;低首俯視,他鄙棄那爭食逐利的雞鶩。鴻鵠喻志向遠大之人,雞鶩比凡俗平庸之輩。兩個生動而形象的比喻,將詩人胸懷大志而羞與世俗爭利的 高尚情操具體明白地抒寫了出來。然而“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入仕作官,為國出力,實現理想的希望渺茫難期,只好隱居鄉里,采樵度日了。

  “望斷”二字十分傳神,將詩人那急欲入仕的迫切心情活脫脫地抒寫了出來,躍然紙上,如現目前。唱著勞動之歌,往來于樵采之路,與“望斷”的迫切心情強烈對比, 其失意惆悵和無可奈何的內心痛苦亦活畫了出來,鮮明生動。但詩人并不想老于田園,無所作為,所以最后四句再次強烈地表示了自己希望入仕的迫切愿望:身處窮鄉僻野,沒有作官的知已朋友,朝廷之上又缺乏有力的親朋故舊,沒有人像當年愛惜揚雄那樣,在君王面前替他推薦《甘泉賦》。這里詩人以揚雄自況,也希望走以辭賦干謁人主進入仕途的道路,因而慨嘆無人推薦他入朝,不能早日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其迫切求仕的欲望與懷才不遇的惆悵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深沉的呼喊和痛苦的哀嘆,回腸蕩氣,十分感人。

  這首詩出語自然,不事雕琢,顯示了孟浩然詩歌平易、樸實而清淡自然的藝術風格。詩歌只是寫家居田園,慨嘆無人引薦,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思想內容并不算深厚豐富。但對詩人內心世界的抒寫卻細致入微,親切真實;由田園生活的“恬素”高雅,到內心世界的矛盾不安,從功名事業的早晚縈懷到對希求引薦的迫切愿望,層遞自然,意境渾厚。全詩雖多處用典,但自然妥貼,十分巧妙;兩處比喻的應用,抒寫情懷,生動形象;“書劍時將晚”以下十句采用對偶句式,具有音韻和諧之美。▲

,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啟興主編. 王維孟浩然詩歌名篇欣賞[M].成都:巴蜀書社,1999 ,29-32.
創作背景
此詩寫遠離塵囂、恬靜樸素、高士為鄰的田園生活,及書劍無成、空老家園的感懷,表現了其渴望仕途進取與保持獨立人格的內心矛盾沖突,抒發了他胸懷大志而無人舉薦的悲憤感慨。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游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游長安,應進士......[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