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宋代〕〔〕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開得正艷。彩繪的帷簾敝開,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搖絲絹小扇。中午的清風驅散暑氣,顯得格外清亮。青年們紛紛炫耀自己的節日裝束。頭上插著釵頭彩符,身上佩著艾草扎成的老虎。爭先恐后的來渡口觀看賽龍船。我年紀大了,不愿再去與人擁擠,只是站在遠處觀看。任憑那些年輕人搖旗擂鼓吶喊,船漿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飛舞。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風致萬世流傳。他生平帶著芳草,胸襟懷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誰信在千載之后,他在江底的靈魂還會把米粽垂涎。說什么是怕蛟龍發怒,才把粽子扔進江中給蛟龍解讒。唉,這些傳說是多么荒誕。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與世皆醉死在當年,反而省去許多苦惱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本詞為端午節吊古之作,詠端午節的風俗人情,提起端午節自然聯想到屈原。詞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憤之情。上片寫端午節時當地的事物風光,少年們身穿盛裝,爭渡看龍舟,而詞人卻因年紀大,疏懶于此,這是情懷的不同。開頭寫石榴花開,點明季節。接下寫自己的輕閑自在,實質卻有“閑愁最苦”的意味,要從反面見意。“任陌頭”幾句描繪年輕人爭渡的場面,動態感很強。下片贊頌屈原的品格,對端午節民眾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評,認為是對屈原的愚弄,有舉世皆濁我獨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筆詼諧,已開元曲先聲。“把似”兩句憂憤尤深,設想屈原今日覺醒,真不知作何感想。與其清醒而苦惱,還不如“醉死差無苦”。作者是個熱血男兒,但在當時文恬武 展開閱讀全文 ∨,本詞為端午節吊古之作,詠端午節的風俗人情,提起端午節自然聯想到屈原。詞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憤之情。上片寫端午節時當地的事物風光,少年們身穿盛裝,爭渡看龍舟,而詞人卻因年紀大,疏懶于此,這是情懷的不同。開頭寫石榴花開,點明季節。接下寫自己的輕閑自在,實質卻有“閑愁最苦”的意味,要從反面見意。“任陌頭”幾句描繪年輕人爭渡的場面,動態感很強。下片贊頌屈原的品格,對端午節民眾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評,認為是對屈原的愚弄,有舉世皆濁我獨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筆詼諧,已開元曲先聲。“把似”兩句憂憤尤深,設想屈原今日覺醒,真不知作何感想。與其清醒而苦惱,還不如“醉死差無苦”。作者是個熱血男兒,但在當時文恬武嬉,統治者茍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風中,只能長歌當哭而已。黃蓼園深深理解詞人的意思,他說:“非為靈均雪恥,實為無識者下一針砭。思理超超,意在筆墨之外”(《蓼園詞選》)。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謂先獲我心。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賞析二   上片寫端午節時當地的民俗風情及作者的感受。開篇三句點明時節。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開于五月,照應端午。 “畫簾開、綀衣紈扇”寫出氣溫特點,清爽宜人。接下寫自己的輕閑自在,意在筆外,實質也含有“閑愁最苦”的意味,從反面見意。“兒女”三句寫青年們爭夸裝束,興高采烈,游人觀渡,萬人空巷,熱鬧非凡。雖純系寫景,卻寓含深意。“紛紛”二字描繪出少年們爭先恐后、興高采烈的模樣,詞人這里用少年的年輕活躍為下文襯托自己的年老疏懶做鋪墊。自己的“綜衣紈扇”與兒女們的“新樣釵符艾虎”對比鮮明,以兒女們的歡樂反襯出自己的無聊及年華已逝的落寞心緒。而“釵符艾虎”四字再次寫實景點節令,切題之“端午”。“老大”與少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莆田(今屬福建)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補將仕郎,次年調靖安主簿。先后為江淮制置使李玨、廣西經略安撫使胡槻辟置幕府。寶慶元年(1225)知建陽......[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