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戒

柳宗元〔唐代〕〔〕

  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

  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訑訑乃亡。晉敗楚鄢,范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祗益為愈。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懲病克壽,矜壯死暴;縱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人都知道敵人有作為自己仇敵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敵人對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利的一面。

  秦國有六國為敵,因此時刻小心謹慎,使國家強盛起來;六國被滅亡后,秦國驕驕傲自滿,不久就覆滅了。晉國軍隊大敗楚軍于鄢陵,晉國大夫范文子對此感到憂慮。晉厲公不考慮范文子應知戒惕的意見,越發驕橫起來,搞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最后被人殺死。魯國大夫孟孫速憎恨大夫臧孫紇,孟孫速死后,臧孫紇感到憂慮;臧孫紇去孟孫速家里吊喪,哭得很悲傷,說孟孫速憎惡我,這就好像是能夠幫助我治病的良藥,現在孟孫速死了,沒有了藥物,我也無法久活。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篇散文精辟闡明了對立事物之間的關系。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質外,正文基本上是韻文,隔句或逐句押韻,語言古樸精簡,是一篇較為典型的“戒”體文章。

  《敵戒》是作者在永州時所作。這篇短文,144個字,從秦滅六國后因自滿而亡、晉厲公戰勝楚國后反而招致內亂,以及臧孫紇對憎惡自己的孟孫速之死發出感嘆這三個事例,鮮明地指出:敵人的存在雖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強的敵情觀念,能夠以敵為戒,常備不懈,奮發圖強,就能夠轉害為利。

  作者用正反面的歷史事實證明了“敵存滅禍,敵去召過”的客觀規律,批判了“敵存而懼,敵去而舞”的形而上學思想,告誡統治集團要居安思危,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篇散文精辟闡明了對立事物之間的關系。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質外,正文基本上是韻文,隔句或逐句押韻,語言古樸精簡,是一篇較為典型的“戒”體文章。

  《敵戒》是作者在永州時所作。這篇短文,144個字,從秦滅六國后因自滿而亡、晉厲公戰勝楚國后反而招致內亂,以及臧孫紇對憎惡自己的孟孫速之死發出感嘆這三個事例,鮮明地指出:敵人的存在雖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強的敵情觀念,能夠以敵為戒,常備不懈,奮發圖強,就能夠轉害為利。

  作者用正反面的歷史事實證明了“敵存滅禍,敵去召過”的客觀規律,批判了“敵存而懼,敵去而舞”的形而上學思想,告誡統治集團要居安思危,表明柳宗元已經認識到對立事物相反相成的關系,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p>,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松齡 楊立揚.柳宗元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98-200 2、 柳宗元.柳宗元散文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245
創作背景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曾為監察御史。唐順宗時為禮部員外郎,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這個政治改革集團,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