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干行·家臨九江水

崔顥〔唐代〕〔〕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的家臨近九江邊,來來往往都在九江附近。你和我同是長干人,從小不相識真是很遺憾。 注釋長干行:樂府曲名。是長干里一帶的民歌,長干里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面。臨:靠近。九江:原指長江潯陽一段,此泛指長江。生小:自小,從小時候起。
賞析
鑒賞   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詩歌在語言上平白如話。從字面上看一覽無余,是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江上偶遇的對話。流淌在字里行間的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共同認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鄉的感情讓它獲得了流傳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一個舟行女子只因聽到鄉音,覺得可能是同鄉,便全然不顧忌封建禮教的拘束而停舟相問,可見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報家門,十分生動地表現了她盼望見到同鄉的喜出望外的心情。這是因為鄉音讓她感到親切,鄉音讓她產生要見到家鄉親人的沖動。這一切都緣于對家鄉的愛戀。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詩歌在語言上平白如話。從字面上看一覽無余,是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江上偶遇的對話。流淌在字里行間的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共同認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鄉的感情讓它獲得了流傳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一個舟行女子只因聽到鄉音,覺得可能是同鄉,便全然不顧忌封建禮教的拘束而停舟相問,可見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報家門,十分生動地表現了她盼望見到同鄉的喜出望外的心情。這是因為鄉音讓她感到親切,鄉音讓她產生要見到家鄉親人的沖動。這一切都緣于對家鄉的愛戀。   男子的答話是“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話雖是出自男子之口,卻是對倆人共同的飄泊生涯的嘆息,是長年流落在外的無奈。這嘆息也是緣于對家鄉的愛戀。   詩人捕捉住一個生活場景,用白描手法抒寫人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既含蓄又生動,饒有生活趣味。▲,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崔顥

崔顥(704?─754),唐代著名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723)登進士第。開元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初(742─744),入朝為太仆寺丞,官終尚書司勛員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