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住一師

李商隱〔唐代〕〔〕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鐘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
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外間童子見天色微明,便打開房門,不想夜來大雪,只見一片銀白,門前的松樹也披滿雪。

注釋
住一師:僧人,一作匡一師。
無事:無端。
遠公:本指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惠遠(一作慧遠),是凈土宗的初祖,此處指住一師。
帝城:指京城長安。
鐘曉:即曉鐘,是唐代京城長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曉,宮中和各佛寺的鐘聲一齊長鳴,聲震全城。
西峰:指廬山。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簡析

  首聯點明詩題“憶”字。以凈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借指住一,既暗寫其不凡,又表達了仰慕之情。為了合乎格律,詩人將曉鐘加以倒裝,以“鐘曉”出之,此句寫詩人聽到京城的曉鐘后,聯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鐘聲,想起久別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曉鐘對于塵世中凡夫俗子來說,既宣告著寧靜安詳的結束,又預示著喧囂熙攘的到來,往往最能打動人心,而感覺敏銳的詩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內心的深層次體驗,回憶起過往的相關人事,因此,本詩的“鐘曉”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對后世讀者影響深遠的唐詩鐘聲意象群落之中,成為唐代文學的一部分。尾聯從”憶”字著筆,寫兩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燈古寺,品茗吟詩,圍爐夜話。以“爐煙”之“消盡”、“寒燈”之“

展開閱讀全文 ∨,簡析

  首聯點明詩題“憶”字。以凈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借指住一,既暗寫其不凡,又表達了仰慕之情。為了合乎格律,詩人將曉鐘加以倒裝,以“鐘曉”出之,此句寫詩人聽到京城的曉鐘后,聯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鐘聲,想起久別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曉鐘對于塵世中凡夫俗子來說,既宣告著寧靜安詳的結束,又預示著喧囂熙攘的到來,往往最能打動人心,而感覺敏銳的詩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內心的深層次體驗,回憶起過往的相關人事,因此,本詩的“鐘曉”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對后世讀者影響深遠的唐詩鐘聲意象群落之中,成為唐代文學的一部分。尾聯從”憶”字著筆,寫兩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燈古寺,品茗吟詩,圍爐夜話。以“爐煙”之“消盡”、“寒燈”之“晦”的物態變化來寫夜色深晚,從時間上久寫暢敘未眠之狀,表達兩人情誼之深。結句為一奇境宕出,寫兩人徹夜暢敘后清晨所見之雪景——饅天皆白,雪壓松枝,好一個銀色世界,好一個傲寫青松。這景色不僅表現環境清絕高潔,而且還富合著住一不染一塵的高潔出世形象。

  此詩構思巧妙,其一表現為以東晉高僧慧遠作比,其二表現為景物烘托法運用得恰到好處,全詩除首句“別遠公”外,無一語言及住一,然而“爐煙”、“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曉鐘聲中無不有其人在。▲

,

參考資料:完善

1、 鄧丹,陳芝國著.李商隱詩選讀:線裝書局,2007:187-188
創作背景
李商隱曾于開成元年(836)奉母遷居濟源(今河南境內),在濟源玉陽山學道。此詩為詩人聽到帝城的曉鐘,懷念僧友住一而作。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出身于沒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歲時就受到牛僧孺黨令孤楚的賞識,被任為幕府巡官。二十五歲時,受到令孤楚的兒子令孤绹的贊譽,中進士。次......[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