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王守仁〔明代〕〔〕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切艱難險阻,在我看起來,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應停滯于心中,而天空的顏色,是潔凈湛藍的。
夜深人靜時,我思考著國家的命運,思考著自己的人生經歷,盡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濤一般。我將乘天地之正氣,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艱難險阻的挑戰。

注釋
飛錫:錫杖,即和尚的禪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達他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
天風:天地之正氣的意思。

賞析
賞析

  《泛海》這首詩意態瀟灑,有一股正義的豪情,表達了王陽明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哲學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張的“心學”和開創的陽明學派在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王陽明的學說打破了當時理學家們對于“人”的鉗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靈世界,漸漸成為思想界的一種風尚。

  詩歌頭兩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原”說明人世一切的艱難挫折,詩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萬物的變化只不過如同浮云掠過太空一樣,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跡。盡管這海上風云變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為所動,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這兩句詩,充分表現了王守仁堅毅無畏的品質,同時也反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泛海》這首詩意態瀟灑,有一股正義的豪情,表達了王陽明淡然世間榮辱的灑然心態。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哲學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張的“心學”和開創的陽明學派在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王陽明的學說打破了當時理學家們對于“人”的鉗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靈世界,漸漸成為思想界的一種風尚。

  詩歌頭兩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原”說明人世一切的艱難挫折,詩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萬物的變化只不過如同浮云掠過太空一樣,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跡。盡管這海上風云變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為所動,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這兩句詩,充分表現了王守仁堅毅無畏的品質,同時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學觀:“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養得此心純是天理”,便自然能達到心靈的純明境界。

  在詩歌的三、四兩句中,詩人更進一步地描寫了自己心中此時的感受:“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說在這“靜謐”而遼闊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著錫杖(高僧手持的一種法器),駕著天風,在月光下飛越“海濤三萬里”,這驚濤駭浪中命懸一線的驚險航程,在詩人筆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詩意的一次旅行。說到“靜”字,還有一個故事:唐代禪宗高僧惠能有一次聽兩人辯論說風幡動,一個說是風動,一個說是幡動,惠能卻說,都不是,是你們的心在動。王守仁的“心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他說,“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人只為形體自間隔了。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王守仁《王陽明全集》)。

  從《泛海》的創作背景看,《泛海》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灑脫的心胸和強烈的自信,以及詩歌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評價王陽明心學時曾說過四個字“自尊無畏”,這四字從《泛海》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

參考資料:完善

1、 根據百家講壇《傳奇王陽明》系列講座04(錦衣衛的追殺)整理
創作背景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客中夜坐

袁凱〔明代〕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報劉一丈書

宗臣〔明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

把酒對月歌

唐寅〔明代〕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

言志

唐寅〔明代〕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報劉一丈書

宗臣〔明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