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萊王學士無競

陳子昂〔唐代〕〔〕

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懷君萬里別,持贈結交親。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已矣將何道,無令白首新。
譯文及注釋
譯文這把寶劍異常珍貴價值千金,多年來我從未答應送給別人。想到你就要啟程到遠隔萬里的地方去,把它贈送給你以表結交情深。峰頂孤松適宜在嚴寒中生長,一般草木喜歡在春天里爭勝。生在當今世道還有什么可說,你千萬別愁添白發就此消沉。 注釋東萊(lái):西漢郡名,治所在今山東掖縣。學士:官名,是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無競:王無競,字仲烈,東萊人。性情剛烈耿直,不肯奉迎權貴,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未許人:沒有答應送給別人。未:沒有。許:應允,認可,答應。懷君:想念您。懷:想到,想念。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寶劍是殺敵的武器,古人把它看作建功立業的象征。臨別時詩人把寶劍送給即將遠行的友人,表現了對友人的鼓勵與期望。詩的前一二句“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是一個襯墊,寫詩人有一把價值千金的寶劍,想給它挑選一個配得上佩帶它的主人,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個可以期許的人。詩人借寶劍來寫人:寫王無競的才能,也寫他們之間的友情。好馬需要名將騎,好劍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有資格佩帶。   三四句“懷君萬里別,持贈結交親”,寫友人就要啟程到遠隔萬里的地方去,詩人把寶劍贈送給友人。聊表惜別之情,為寶劍有幸找到一個合適的主人。借寶劍的千金之貴,寫出王無競的非凡之才;借平生的無限珍惜,突出相互之間的 展開閱讀全文 ∨,寶劍是殺敵的武器,古人把它看作建功立業的象征。臨別時詩人把寶劍送給即將遠行的友人,表現了對友人的鼓勵與期望。詩的前一二句“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是一個襯墊,寫詩人有一把價值千金的寶劍,想給它挑選一個配得上佩帶它的主人,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個可以期許的人。詩人借寶劍來寫人:寫王無競的才能,也寫他們之間的友情。好馬需要名將騎,好劍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有資格佩帶。   三四句“懷君萬里別,持贈結交親”,寫友人就要啟程到遠隔萬里的地方去,詩人把寶劍贈送給友人。聊表惜別之情,為寶劍有幸找到一個合適的主人。借寶劍的千金之貴,寫出王無競的非凡之才;借平生的無限珍惜,突出相互之間的友情之深。從側面贊揚了王無競的才志和品格,也表明兩者之間志趣相投的知己。   前四句寫贈物,后四句轉寫贈言。五六兩句“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是勉勵的話,寫一般的花草樹木都喜歡在春天里爭芳斗艷,只有高高山峰的孤松,在一年將盡的冬季,不避風刀霜劍與嚴寒搏斗,更顯出它那頑強的性格和高尚的節操。孔夫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孤松宜晚歲”一句似從此化出,勉勵友人要像絕頂孤松那樣傲霜斗雪,常綠不凋,在后半生保持頑強性格和高尚情操,不要像一般草木那樣,只能爭艷于春暖時節,一遇風霜嚴寒,便枯萎凋謝。   “晚歲”,一年將盡,也暗含著大器晚成的意思,用雙關的語意鼓勵對方。里面也就包含了這樣的意思: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喪失信心,應當象“歲寒不凋”的孤松那樣經得起風霜的考驗。這里巧妙地用了“眾木”和“孤松”的比喻是寓有深意的。眾木喜歡春天的芳華,孤松卻傲岸不屈,晚歲在與冰雪抗爭中顯出錚錚鐵骨。“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風至,只見青松不見花。”對比之下,孤松的品格與節操的美就更加突出。詩人以這樣的比喻來贊揚王無競,顯得更加形象、有力。這兩句對比強烈,在贊賞和勉勵的同時,對一般小人給予了極大的鄙視和無情的鞭撻,語意含蓄,韻味深廣。   最后兩句“已矣將何道,無令白發新”,寫出友人不公平待遇已事實,但切不可就此消沉下去,應當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年華,莫到滿頭白發之時而空悲感傷。從詩意中隱隱流露出詩人對友人受到不公的待遇而憤慨的,但詩人并沒有停留在這一點上,更主要的是勸勉和鼓勵友人振奮精神,努力奮斗。以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安慰勸勉友人,雖然生不逢時,也不要空老歲月,虛度年華。全詩慷慨深沉,悲壯蒼涼,體現了詩人不甘沉淪,奮發有為的精神。▲,參考資料:完善 1、 張學文 .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26-27
創作背景
寶劍是殺敵的武器,古人把它看作建功立業的象征。臨別時詩人把寶劍送給即將遠行的友人,表現了對友人的鼓勵與期望。詩的前一二句“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是一個襯墊,寫詩人有一把價值千金的寶劍,想給它挑選一個配得上佩帶它的主人,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個可以期許的人。詩人借寶劍來寫人:寫王無競的才能,也寫他們之間的友情。好馬需要名將騎,好劍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有資格佩帶。
陳子昂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時就富于浪漫的豪俠性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舉進士,因上《大周受命頌》受武則天賞識,拜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陳子昂敢于針砭時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