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你自定州貶官到嶺南,雪浪石因此與世不聞;而今你竟謝世而去,石卻在故地留存。
可愛可敬的墨石,質(zhì)地是如此的堅硬凝重,不減當(dāng)年潔白的浪花狀脈痕。
我要像你當(dāng)年酌酒賞石那樣,把中山酒向杯中滿斟;還要像你當(dāng)年用大盆盛石那樣,重新修治雪浪齋并添置丈八盆。
你終于不愿歸北與親人團聚,客死江南也是出于避禍之心;我今只能在萬里外的定州城,寫此哀辭為亡友灑淚招魂。
注釋
蘇子瞻:即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石:指蘇軾所收藏的一塊墨石。
人亡:指蘇軾亡故。
堅重質(zhì):指石質(zhì)堅硬
首聯(lián)“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從人石俱貶寫到石存人亡,一開頭就具有強烈的感傷色彩。詩人從“石”入手,自然渾成。石存人亡的襯托,突現(xiàn)了蘇軾的不幸。當(dāng)年,蘇軾被貶南方,這塊心愛的玩石,隨其同往,可謂同病相憐;而如今人去石存,大有人不如石之慨。而贊美“石”質(zhì)的“堅”與“重”,則暗含詩人對蘇軾為人立世之本的欽佩。蘇軾一生,在政治上從不因一己之利而朝三暮四,始終堅持獨立的品行。石隨人貶,一個“俱”字,道盡了當(dāng)時的世態(tài)炎涼。更傷感的是,蘇軾所欣賞的雪浪石雖“不聞”而“尚存”,雪浪齋還可重新“葺治”,而石和齋的主人蘇軾卻再也見不到了,充滿了物是人非之感。
中間兩聯(lián)承“石尚存”生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首聯(lián)“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從人石俱貶寫到石存人亡,一開頭就具有強烈的感傷色彩。詩人從“石”入手,自然渾成。石存人亡的襯托,突現(xiàn)了蘇軾的不幸。當(dāng)年,蘇軾被貶南方,這塊心愛的玩石,隨其同往,可謂同病相憐;而如今人去石存,大有人不如石之慨。而贊美“石”質(zhì)的“堅”與“重”,則暗含詩人對蘇軾為人立世之本的欽佩。蘇軾一生,在政治上從不因一己之利而朝三暮四,始終堅持獨立的品行。石隨人貶,一個“俱”字,道盡了當(dāng)時的世態(tài)炎涼。更傷感的是,蘇軾所欣賞的雪浪石雖“不聞”而“尚存”,雪浪齋還可重新“葺治”,而石和齋的主人蘇軾卻再也見不到了,充滿了物是人非之感。
中間兩聯(lián)承“石尚存”生發(fā)。“堅重質(zhì)”既是寫雪浪石,又是蘇軾的象征。蘇軾一生愛石,在于石具有“震霆凜霜我不遷”的“節(jié)概”,也就是詩人所說的“堅重質(zhì)”,而蘇軾一生在險惡的政治風(fēng)浪中正具有這種堅重不遷的高貴品質(zhì)。頸聯(lián)隱括蘇軾《雪浪石》詩和《雪浪齋銘》入詩,寫珍惜和復(fù)原友人遺物。“滿酌中山酒”,是說詩人也要像當(dāng)年蘇軾那樣“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重添丈八盆”,是說要重做“玉井芙蓉丈八盆”以盛裝雪浪石。珍重友人遺物正表現(xiàn)了思念友人的深厚之情。
尾聯(lián)承“人亡”。“不歸北”,語意雙關(guān),既指蘇軾卒于常州,又指蘇軾鑒于政治原因,決意“不歸北”。蘇軾本來“已決計從弟之言,同居潁昌”,但行至真州,“頗聞北方事,有決不可往潁昌近地居者,今已決計居常州。”所謂“北方事”是指宋徽宗上臺僅一年多,就由調(diào)停新舊兩黨轉(zhuǎn)為再次打擊元祐黨人。蘇軾為“省力避害”,決意留在離京城較遠(yuǎn)的南方。不料突然卒于常州,失去了同弟弟和老友重見的機會,詩人也只能在遙遠(yuǎn)的定州為友人招魂而已。
這首詩在寫法上別開生面,它睹石思舊,借物寫人,以“貶”字領(lǐng)起全篇,以“亡”字,貫穿始終,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入扣,詩中無一“哀”字,而哀情則從隙縫中透露出來。▲
,參考資料:完善
1、 衣殿臣編著.歷代友情詩 下: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03:第434-436頁 2、 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diào)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鑒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326-327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