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行巴峽

王維〔唐代〕〔〕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拂曉時分直向巴峽而去,春日將盡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雞競相啼鳴。
水邊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間橋上人如在樹梢走行。
登上高處萬家井邑出現,眺望遠處閬白二流明瑩。
人們都說著異鄉的方言,黃鶯卻啼著故里的聲音。
幸賴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離鄉背井愁情。

注釋
巴峽:長江自巴縣(重慶)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黃葛、銅鑼、石洞、雞鳴、黃草等峽,這些峽皆在古巴縣或巴郡境內,因統稱為巴峽。
際曉:猶黎明。
帝京:帝都,指京都長安。
女浣(huàn)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詞句清麗,景象雄偉。開頭點明時間和地點,說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經巴峽,心中卻思念著遙遠的京城。接著寫詩人沿途所見所聞,清江邊有浣衣的少女,朝陽里傳來一片雞鳴。江面上舟船聚攏,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經開始了;遙望江岸遠山,山橋竟橫跨在樹梢之上。有人認為“萬井”是指千泉萬涓,而不是指千家萬戶。因為以巴峽的地勢,不可能像平原一樣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備一說。然而這些美麗的景象并不能讓詩人歡快起來,因為身在異鄉,難免有思鄉之愁。尤其是聽到人們說著異鄉方言,鶯啼還是故鄉聲音的時候。詩人最后說,幸得山水有許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緩解他的離別之情。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詞句清麗,景象雄偉。開頭點明時間和地點,說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經巴峽,心中卻思念著遙遠的京城。接著寫詩人沿途所見所聞,清江邊有浣衣的少女,朝陽里傳來一片雞鳴。江面上舟船聚攏,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經開始了;遙望江岸遠山,山橋竟橫跨在樹梢之上。有人認為“萬井”是指千泉萬涓,而不是指千家萬戶。因為以巴峽的地勢,不可能像平原一樣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備一說。然而這些美麗的景象并不能讓詩人歡快起來,因為身在異鄉,難免有思鄉之愁。尤其是聽到人們說著異鄉方言,鶯啼還是故鄉聲音的時候。詩人最后說,幸得山水有許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緩解他的離別之情。

  從格律上說此詩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間幾聯在形式上都是對仗,在內容上都是寫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異地的自然景物、風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國舟中市”等句子,寫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優美風光。水國舟市,道盡水鄉的獨特風貌;橋過樹梢,極寫山鄉的奇幻景觀。“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視野開闊,詩歌意境也隨之宏遠。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鶯啼鳥叫,寫盡在外流浪漂泊異鄉人的思念之情。此地雖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離別之情、思念之苦。雖然有淡淡的離鄉之愁,但總的說來,全詩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并不消沉。▲

,

參考資料:完善

1、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64-165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這年春天,王維以侍御史知南選,到了荊州襄陽,后溯長江西上,此詩即為去巴峽途中所作。
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司功......[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