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唐代〕〔〕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洞庭湖水,廣闊無垠,依稀看見與長江相接。
南飛的大雁帶走我憂戚煩悶的心情,遠處的山峰銜來一輪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推杯換盞,暢飲美酒。
醉后朦朧里一陣陣涼風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帶旋回。

注釋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岳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于716年(開元四年)擴建,樓高三層,建筑精美。
岳陽: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陽市。
下榻: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陽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陽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痹娙斯P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把阋钚娜ァ?,《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后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并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吧姐暫迷聛怼币痪?,想象新穎,有獨創(chuàng)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lián)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夸張地形容其高聳入云的狀態(tài)。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睒歉唢L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diào)舒展流暢,態(tài)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cn完善

,鑒賞

  此詩描寫詩人登岳陽樓極目遠眺天岳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表現(xiàn)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閑適曠達的襟懷。全詩沒有正面描寫樓高,而是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從俯視、遙望、縱觀、感覺等不同角度形容樓之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風格飄逸瀟灑。

  詩的一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到的遼闊景象?!氨M”字,形容登上岳陽樓,俯瞰下界,岳陽一帶的自然景色一覽無余。“川迥洞庭開”一句緊承“盡”字而下,具體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種汪洋浩瀚、澎湃動蕩的氣勢,寫得很動人。此處

展開閱讀全文 ∨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描寫詩人登岳陽樓極目遠眺天岳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表現(xiàn)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閑適曠達的襟懷。全詩沒有正面描寫樓高,而是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從俯視、遙望、縱觀、感覺等不同角度形容樓之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風格飄逸瀟灑。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