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居野行

姚合〔唐代〕〔〕

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
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田間行走,無意中發現村莊中的很多人家空無一人。向路過的村人打聽才知道,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向商人征稅,偏偏征稅于勞役辛苦的農民。在這里居住的人,紛紛做生意謀出路去了,以致這里的土地無人耕種,任由行人往來,變成了道路。
這些經商的人冒著生命危險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邊疆士卒要吃要穿,這些珠寶如同泥土,無法充饑御寒。
古來一人耕種,三個人還吃不飽。現在成千上萬的人家,竟沒有一個人拿著犁鋤耕田。
我們的糧倉已經空虛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田園已經完全荒蕪。上天不落下糧食,有什么辦法去養活眾多的老百姓呢?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了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作的題材。

  這首詩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頗具特色。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了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實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了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作的題材。

  這首詩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頗具特色。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了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實。接著,詩人便挖掘、剖析了農民“閉戶”從商的社會原因,說明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癥結,在于“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接下去,詩人又展示了農民被迫采玉擷珠的苦辛和邊兵敲詐勒索農民的生活畫面,并從古今遙迢遼闊的時間領域上對“官家”逼農經商的昏庸舉動進行了鞭笞,從而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形勢動蕩的憂恨。結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憤怒質問,更寄寓了詩人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之情。

  賦的表現手法在于體物寫志,在記敘性詩歌中用得較多。這首詩幾乎通篇用賦,詩人從開頭“比屋皆閉戶”的社會現狀入手,層層展開場景,拓展畫面,從“田間”至“比屋”,從“屋中”至“壟畝”,從“山顛”至“水府”,從“古來”到“如今”,從“倉”廩到“田”疇..都達到“隨物賦形”的地步,而環境的每一推移,又總帶情韻以行,讓讀者透過“皆”、“盡”、“猶”、“常”等充滿感情色彩的時間、程度副詞而看到唐末重商輕農的政策給社會帶來的不幸后果,雖屬平鋪直敘,卻頗具感人的藝術魅力。

  此外,這首詩語言通俗,對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等句,則對比鮮明,諷指深入。▲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cn完善

創作背景
姚合在元和十一年(816年)登進士第后授武功主簿,任此職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
姚合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