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鶯

李商隱〔唐代〕〔〕

流鶯漂蕩復(fù)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fēng)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居無定所的黃鶯總是不停地飛翔漂泊,越過小路,臨近河邊,無法自持。
它那美妙婉轉(zhuǎn)的歌聲中怎么能沒有本意?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鳴囀在風(fēng)朝霞夜陰晴之日,鳴囀在千門萬戶開閉之時。
我曾為傷春之情所苦,實在不忍在聽它的哀鳴,然而這京城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

注釋
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
參差: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
不自持:不能自主,無法控制自己。
囀(zhuàn):鳥宛轉(zhuǎn)地鳴叫。
佳期:美好的時光。南朝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是作者托物寓懷的詩篇,借流鶯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寫自己漂泊無依、抱負難展、佳期難遇的苦悶之情。首聯(lián)描寫了流鶯的飄蕩無依,頷聯(lián)指出流鶯內(nèi)心的苦悶,頸聯(lián)寫流鶯的艱辛備嘗,尾聯(lián)才寫到詩人自己。全詩詠物抒情,風(fēng)格輕倩流美,情思深婉。

  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詩的開頭兩句,正面重筆寫“流”字。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漂蕩復(fù)參差,是說漂蕩流轉(zhuǎn)之后又緊接著再飛翔漂泊?!岸饶啊薄ⅰ芭R流”,則是在不停地漂蕩流轉(zhuǎn)中所經(jīng)所憩,應(yīng)上句“復(fù)”字。流鶯這樣不停地漂泊、飛翔,究竟是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蕩到何時何地呢?詩人對此不作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是作者托物寓懷的詩篇,借流鶯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寫自己漂泊無依、抱負難展、佳期難遇的苦悶之情。首聯(lián)描寫了流鶯的飄蕩無依,頷聯(lián)指出流鶯內(nèi)心的苦悶,頸聯(lián)寫流鶯的艱辛備嘗,尾聯(lián)才寫到詩人自己。全詩詠物抒情,風(fēng)格輕倩流美,情思深婉。

  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詩的開頭兩句,正面重筆寫“流”字。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漂蕩復(fù)參差,是說漂蕩流轉(zhuǎn)之后又緊接著再飛翔漂泊?!岸饶啊薄ⅰ芭R流”,則是在不停地漂蕩流轉(zhuǎn)中所經(jīng)所憩,應(yīng)上句“復(fù)”字。流鶯這樣不停地漂泊、飛翔,究竟是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蕩到何時何地呢?詩人對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這是全聯(lián)點眼,暗示出流鶯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仿佛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控制著。用流鶯的漂蕩比喻詩人自己的輾轉(zhuǎn)幕府的生活,是比較平常的比興寓托,獨有這“不自持”三字,融和著詩人的獨特感受。詩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發(fā)出過悵然的嘆息:

  “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陸發(fā)荊南始至商洛》)?!叭フ鏌o奈”、“還豈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腳。它把讀者的思緒引向“漂蕩復(fù)參差”的悲劇身世后面的社會原因,從而深化了詩的意境。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鳖h聯(lián)是說,美妙的鳴囀,怎么能沒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飄蕩流囀,畢竟是流鶯的外在特點,這三四兩句,便進一步通過對流鶯另一特點——“巧囀”的描寫,來揭示它內(nèi)心的苦悶。流鶯那圓轉(zhuǎn)美妙的歌聲中分明深藏著一種殷切的愿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期遇。然而它那“巧囀”中所含的本意卻根本不被理解,因而雖然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來“佳期”,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如果說,流鶯的飄蕩是詩人飄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鶯的巧囀便是詩人美妙歌吟的生動比喻。它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強調(diào)巧囀中寓有不為人理解的本意,這本意可以是詩人的理想和抱負,也可以是詩人所抱的某種政治遇合的期望。“豈能”、“未必”,一縱一收,一張一馳,將詩人不被人所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深傷感曲曲傳出,在流美圓轉(zhuǎn)中有回腸蕩氣之致??梢哉f這兩句詩本身就是深與婉的統(tǒng)一。

  頸聯(lián)承上“巧囀”,仍寫鶯啼?!帮L(fēng)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边@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鶯永無休無止的啼鳴:無論是刮風(fēng)的早晨還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氣還是陰霾的日子,無論是京城中萬戶千門開啟或關(guān)閉的時分,流鶯總是時時處處在啼囀歌吟。它仿佛執(zhí)著地要將“本意”告訴人們,而且在等待著渺茫無盡的佳期。這一聯(lián)是兩個略去主、謂語的狀語對句構(gòu)成的,每句中“風(fēng)朝”與“露夜”、“陰”與“晴”、“萬戶”與“千門”、“開”與“閉”又各自成對,讀來別有一種既整飭又優(yōu)美,既明暢又含蓄的風(fēng)調(diào)。

  尾聯(lián)聯(lián)系到詩人自身,點明“傷春”正意。“鳳城”借指長安,“花枝”指流鶯棲息之所。兩句是說,自己曾為傷春之情所苦,實在不忍再聽流鶯永無休止的傷春的哀鳴,然而在這廣大的長安城內(nèi),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初唐詩人李義府《詠烏》云:

  “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棲?!蹦┚鋸拇嘶觥?,就是傷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傷春的情緒就越濃重。三春芳辰就要在傷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鶯不但無計留春,而且連暫時棲息的一枝也無從尋找。這已經(jīng)是杜鵑啼血般的凄怨欲絕的情境了。詩人借“不忍聽”流鶯的哀啼強烈地抒發(fā)了自己的“傷春”之情—— 抱負成空、年華虛度的精神苦悶。

  末句明寫流鶯,實寓自身,讀來既像是詩人對無枝可棲的流鶯處境的關(guān)心,又像是詩人從流鶯哀啼聲中聽出的寓意,更像是詩人自己的心聲,語意措辭之精妙,可謂臻于化境。▲

,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210-1212 .
創(chuàng)作背景
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系此詩為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春長安之作。從詩中寫到“漂蕩”、“巧囀”和“鳳城”來看,可能是“遠從桂海,來返玉京”以后所作。公元849年(大中三年)春,作者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qū)?,“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偶成轉(zhuǎn)韻》),應(yīng)是他當(dāng)時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縣)人。出身于沒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歲時就受到牛僧孺黨令孤楚的賞識,被任為幕府巡官。二十五歲時,受到令孤楚的兒子令孤绹的贊譽,中進士。次......[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