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將軍戰場歌

李夢陽〔明代〕〔〕

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憶昔蒙塵實慘怛,反覆勢如風雨至。紫荊關頭晝吹角,殺氣軍聲滿幽朔。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云。內有于尚書,外有石將軍。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朝廷既失紫荊關,吾民豈保清風店。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震天風怒號。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追北歸來血洗刀,白日不動蒼天高。萬里煙塵一劍掃,父子英雄古來少。單于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處處歡聲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休夸漢室嫖姚將,豈說唐家郭子儀。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經過淚滿巾。黃云落日古骨白,沙礫慘淡愁行人。行人來折戰場柳,下馬坐望居庸口。卻憶千官迎駕初,千乘萬騎下皇都;乾坤得見中興主,日月重開載造圖。梟雄不數云臺士,楊石齊名天下無!嗚呼楊石今已無,安得再生此輩西備胡。
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清風店南面遇見了一個老人家,他告訴我己巳年的事情。清風店北面還留有古戰場的遺跡,留下的箭頭還帶著“勤王”的字樣。回想起被人侵略實在是悲慘,侵略者的軍隊象疾風驟雨般襲來。紫荊關那里白天吹起了號角,幽朔上空殺氣彌漫,殺聲震天。瓦剌的士兵彰義門外飲馬,戰斗的烽火照亮了燕山的夜空。城內有于謙尚書守城,城外有石亨將軍領兵殺敵。石亨的軍隊來勢如閃電,若奔雷,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野外空曠的地方與敵人激戰。朝廷的軍隊都守不住紫荊關,老百姓又怎么能保住清風店呢?敵人殺來,孩子拉著爹爹,大人背著小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此詩歌頌石亨的這一段戰跡,詩人的用心在于借懷念石亨以呼喚現實生活中抗敵衛國的英雄。全詩分三部分。   開篇四句是全詩的一個引子,詩人自述,當他來到清風店南時,當地父老向他講述了在上一個己巳年發生在店北的那一場戰事。“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鍛尚帶勤王字”二句,不僅在空間上展開,指明古戰場的方位,以及上次戰爭的遺跡,而且在時間上打通了歷史與現實。詩作從第五句起也就順勢折入對己巳年間戰爭的回憶。   自“憶昔蒙塵實慘怛”至“豈說唐朝郭子儀”共三十句,是全詩的主干部分。這部分用筆的特點在于,不作泛泛的敘述,而是采用繪形繪色的再現,“憶惜”句點出八月間英宗被俘一事, 展開閱讀全文 ∨,此詩歌頌石亨的這一段戰跡,詩人的用心在于借懷念石亨以呼喚現實生活中抗敵衛國的英雄。全詩分三部分。   開篇四句是全詩的一個引子,詩人自述,當他來到清風店南時,當地父老向他講述了在上一個己巳年發生在店北的那一場戰事。“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鍛尚帶勤王字”二句,不僅在空間上展開,指明古戰場的方位,以及上次戰爭的遺跡,而且在時間上打通了歷史與現實。詩作從第五句起也就順勢折入對己巳年間戰爭的回憶。   自“憶昔蒙塵實慘怛”至“豈說唐朝郭子儀”共三十句,是全詩的主干部分。這部分用筆的特點在于,不作泛泛的敘述,而是采用繪形繪色的再現,“憶惜”句點出八月間英宗被俘一事,“蒙塵”謂天子被俘。“反覆”句寫再次進攻。時間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間的進攻已非首次,所以這樣說。“勢如風雨至,脫胎于高適《燕歌行》的“胡騎憑陵雜風雨”,鐵騎來襲,猶如風雨驟至,極言其迅猛。繼而寫敵兵一路過關奪隘,直通京師城下:“紫荊關頭晝吹角,殺氣軍聲滿幽朔。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云。”“關頭晝吹角”表明此關已落入敵手,幽州和朔方因之籠罩在濃重的戰爭氣氛之中。彰義門前胡兒飲馬。烽火燭天,意味著京城已危在旦夕。在寫足敵方以后,轉寫石亨一面。“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以“若雷電”形象地寫出石亨的軍隊奔進之速與氣勢之壯,由此不難想見士氣之高昂。“天清野曠”四字,本于杜甫《悲陳陶》“野曠天清無戰聲”句。“天清”言天時,“野曠”說地利。這兩句從主客觀兩方面表明決戰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條件都已具備,似乎只待短兵相接了。出乎意料的是,用筆上忽然蕩開,插入對戰區百姓情況的描寫。據歷史記載,在清風店保衛戰中,百姓們同仇敵愾,投石助戰。詩中寫“野人屋上看旌旄”可見對戰事的關心;“吾民豈保清風店”,更有毀家纖難的慷慨氣概。但描寫的側重點則在于戰事帶給百姓的恐懼與災難,“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展天風怒號”便是這方面的典型詩句。寫百姓的若難,從另一角度加強了對戰爭氛圍的渲染,更為進一步寫石亨作好鋪墊,見出石亨抗擊入侵之敵既是保衛明王朝的需要,也是救民于水火的義舉。對石亨的直接描寫,著墨不多,但很有層次感而且寫得相當精彩。“挺戈出”,是石亨剛一露面時的英姿;“殺敵不異草與蒿”,寫他“有我無敵”,猛勇沖殺;“追北歸來血洗刀”,寫他殺傷甚多,勝利返回。“白日不動蒼天高”,一句相當深入而細致地表現了石亨等人在血戰之后突然抬頭時的特定感受,也是擬人化了的“白日”“蒼天”在見到人間的廝殺場面時感到吃驚以至變得出神的表現。楊慎在《空同詩選》中于此七字旁加圈,見出他對這一神來之筆的句子是頗為欣賞的。“單于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從敵人一面說石亨的戰功;“處處歡聲嗓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從百姓一面寫克敵制勝引起的廣泛而又熱烈的反響。主干部分開始時寫敵人,表現的是敵入的囂張;寫百姓,側重于寫出戰爭環境中百姓的痛苦。至這一部分行將結束、再次寫到敵人與百姓時,敵人已是潰敗之師,百姓已沉愛子歡樂的氣氛之中,從而與中間正面有寫石亨的主要筆墨互相呼應,在相當廣闊的背景上展示并歌頌了石亨的戰功。“休夸漢室嫖姚將,豈說唐朝郭子儀”在前面敘述描寫基礎上的議淪、抒情。西漢時霍去病六擊匈奴,戰功卓著;唐朝郭子儀,大破安祿山,有再造唐室之功,引霍、郭作比,且以“休夸”、“豈說”加以比較評價,意謂石亨決不霍之下,可見詩人對己巳年間進行保衛戰的石亨評價之高。   從“沉吟此事六十春”至詩末共十四句,是全詩的結尾部分。全詩的語氣由開篇的第一人稱,至中腹改用第三人稱,至此重又改為第一人稱。寫法上,由倒敘歷史重又拉回到現實。詩人途經古戰場,時間已是六十年后的另一個已巳年,其時正當日暮,“黃云落日”下,“古骨”暴露于野,砂飛石走,景象慘淡。詩人下馬折柳,席地而坐,向東北方向的居庸關的所在地遙望,在想像中出現了景泰元年(1450)八月千官迎駕的熱烈場面。瓦剌統領也先在己巳年戰敗后,挾英宗誘和不成,不得已于下一年將英宗送還北京。詩中稱英宗為“中興主”,雖不免夸大,但從歌頃石亨戰功的角度寫到英宗的回歸,還是符合歷史的真實的。“梟雄”二句,由前之寫英宗,仍復轉回到石亨身上。以楊石并提,重點在石亨,楊弘為連類而及。此二句意在以漢明帝時的中興功臣作比,突出石亨力挽狂瀾的砥柱作用。詩的結尾落到“安得弄生此輩西備胡”,詩人撫今憶昔,回顧歷史,日的正是為了呼喚現實中的英雄。   詩的構想宏大,結構緊湊,熔深沉與悲壯為一爐。感情真摯,抒寫真切,六十年前的事件寫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沉雄蹈厲,振奮人心。詩的意境深沉,情緒激昂,一時如雷如電,一時如火如風,一時如泣如訴,感人甚深。特別是策馬古戰場,折柳坐望居庸關一節,感懷沉思,哨然長嘆,神情聲貌躍然紙上,充分顯示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患。▲,參考資料:完善 1、 錢仲連 等.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遼金元明):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444-448 2、 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3、 呂進.愛我中華詩歌鑒賞·古代二分冊: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323-325
創作背景
此詩歌頌石亨的這一段戰跡,詩人的用心在于借懷念石亨以呼喚現實生活中抗敵衛國的英雄。全詩分三部分。
李夢陽

李夢陽(1473~153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出身寒微。弘治七年(1494)進士,歷任戶部主事、江西提學副使等職。他嫉惡如仇,曾因草疏奏章彈劾宦官劉瑾而入獄。李夢陽......[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客中夜坐

袁凱〔明代〕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報劉一丈書

宗臣〔明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

把酒對月歌

唐寅〔明代〕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

言志

唐寅〔明代〕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報劉一丈書

宗臣〔明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