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榮橘柚

柳宗元〔唐代〕〔〕

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馀芳。
殊風限清漢,飛雪滯故鄉。
攀條何所嘆,北望熊與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橘柚懷有堅貞的品性,受自然的使命生長在炎熱的南方。
茂密的林中,葉綠下耀眼的是那橙黃的果子,成熟的果實在歲末還散發陣陣芳香。
不同的品質以淮河為界,漫天飛舞的雪花滯留在北國故鄉。
手攀橘柚枝條嘆息什么呢?雙目凝望著北面的熊、湘兩山。

注釋
①南中:泛指我國南方。榮:茂盛。橘柚:生長于我國南方的兩種常綠喬木,花白,樹有剌,果實球形或扁圓形,果皮紅黃或淡黃,兩種樹很相似,但又有區別,如柚樹葉闊實大等。古人橘柚連用者,往往僅指橘。謝玄輝《酬王晉安》:“南中榮橘抽,寧知鴻雁飛。”此用其中的句子為題。
②貞質:堅定不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柳宗元對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長期的貶黜生活中,他以屈原為楷模,決心追隨前烈。由于相同的經歷,屈原作品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強烈共鳴。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賦的詞語、典故。《南中榮橘柚》這首詩就借用了《橘頌》里的典故,表示自己與屈原一樣贊賞并保持橘樹那種“受命不遷”的堅定品格,抒發了被貶永州的感慨。

  詩的前面四句對橘柚進行熱情贊頌。“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開頭兩句化用屈原《橘頌》里的詩句:“后皇嘉樹,桔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橘柚生長在南方,就適應了這里的水土,不能遷移,像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柳宗元對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長期的貶黜生活中,他以屈原為楷模,決心追隨前烈。由于相同的經歷,屈原作品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強烈共鳴。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賦的詞語、典故。《南中榮橘柚》這首詩就借用了《橘頌》里的典故,表示自己與屈原一樣贊賞并保持橘樹那種“受命不遷”的堅定品格,抒發了被貶永州的感慨。

  詩的前面四句對橘柚進行熱情贊頌。“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開頭兩句化用屈原《橘頌》里的詩句:“后皇嘉樹,桔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橘柚生長在南方,就適應了這里的水土,不能遷移,像是接受上天的使命;它們始終保持著堅貞不屈的節操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馀芳。”三四句從上面兩句對橘柚內質的贊美轉到對外形的描繪。果實成熟的季節,金黃的橘子在密密的樹葉里顯露出來,紅綠相映,色彩斑爛,特別耀眼。橘柚四季長青,郁郁蔥蔥,不怕嚴寒,經冬不衰,到一年將盡的時候還散發出香味。“晚歲有馀芳”句與張九齡《感遇》詩:“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意思相同。

  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詩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遷”引發自己被迫南來的感慨。“殊風限清漢,飛雪滯故鄉。”由于地理的原因,長江南北氣候不同,風俗有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現象只有北方的故鄉才有。柳宗元出生并長期生活在長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實現濟世抱負的用武之地。他也像橘柚一樣,具有受命不遷的品性,可自己卻不能像橘柚那樣生活在原來的出生之地,而被貶謫至“風俗絕不相同”的南蠻之地。“攀條何所嘆,北望熊與湘。”在思歸不能,萬般無耐之中,只能手攀橘柚枝條凝望長江邊的熊耳山和湘山發出聲聲嘆息。故鄉只可望而不可及,讓我們看到了作者一種長久積郁心中的不平和怨憤。▲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cn完善

創作背景
柳宗元對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長期的貶黜生活中,他以屈原為楷模,決心追隨前烈。由于相同的經歷,屈原作品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強烈共鳴。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賦的詞語、典故。《南中榮橘柚》這首詩就借用了《橘頌》里的典故,表示自己與屈原一樣贊賞并保持橘樹那種“受命不遷”的堅定品格,抒發了被貶永州的感慨。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曾為監察御史。唐順宗時為禮部員外郎,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這個政治改革集團,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