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夜已過半,但天將亮未亮,在醉夢溫柔鄉中,卻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令人難舍。
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黎明在普救寺中發生的情事。
注釋
春曉:一作“春晚”,似作為《鶯鶯傳》之張本。
花氣:花的香氣。
猧(wō):黃色小犬。
《鶯鶯傳》中有鶯鶯復張生信,文詞并茂,早已膾炙人口,卻將元稹先贈鶯鶯之詩略而未錄。文中只略稱:“明年文戰不勝,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而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寫兩情如膠似漆,不料卻又天將拂曉,幽期密約恨短;次句“醉聞花氣睡聞鶯”,寫醉夢溫柔鄉,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難舍。“醉聞”句互文連屬,猶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妙語雙關。
第三句“?兒撼起鐘聲動”,寫的是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結句“二十年前曉寺情的“寺”,正是《鶯鶯傳》中所謂:“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馀里,有僧舍曰‘普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鶯鶯傳》中有鶯鶯復張生信,文詞并茂,早已膾炙人口,卻將元稹先贈鶯鶯之詩略而未錄。文中只略稱:“明年文戰不勝,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而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寫兩情如膠似漆,不料卻又天將拂曉,幽期密約恨短;次句“醉聞花氣睡聞鶯”,寫醉夢溫柔鄉,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難舍。“醉聞”句互文連屬,猶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妙語雙關。
第三句“?兒撼起鐘聲動”,寫的是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結句“二十年前曉寺情的“寺”,正是《鶯鶯傳》中所謂:“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為張生寓居所在。“曉寺情”正是詩的前三句所敘的情與事。同時也合于《鶯鶯傳》敘張生、崔鶯鶯合歡之詞,即“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及明,睹妝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約幽期那銷魂的春日拂曉,令人難忘。此結尾含蘊深長。
陳寅恪先生說,明乎此,則知《春曉》所寫一段難忘的戀情,實即詩人元稹與雙文(即鶯鶯)繾綣之情。說這首詩是《鶯鶯傳》之張本,實不過分。結句“曉寺情”又照應題目,渲染題旨,含蓄深蘊,耐人尋味。無論是內容與形式、體裁與風格,都達到了和諧與統一。▲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元稹著孫安邦,蓓蕾解評. 元稹集[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01.第209 2、 姜秋霞著. 文學翻譯與社會文化的相互作用關系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01.第115頁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