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愁脈脈

陳克〔宋代〕〔〕

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
細(xì)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簾外落花飛不得,東風(fēng)無氣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脈脈含愁里,望盡江南江北。只見無邊的渺茫迷離,是彌漫的輕煙,遮繞重重嶺樹,阻斷了伊人音書傳遞?可小樓外,山巒連綿才高幾許!
幽獨(dú)的小草,輕淡的片云,盡籠在橘黃的斜日里,偏又是一霎晴,一霎陰,冷暖不定的天氣。落花點(diǎn)點(diǎn)沉墜,隔著珠簾,飄飛不起。衰晚春風(fēng)啊,這般地柔弱無力。

注釋
謁(yè)金門:詞牌名。
脈脈(mò mò):含情相看。
一向:一霎時(shí)。“向”通作“晌”。(“一向”亦有如字讀者,義異。)
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登高懷人之作。詞中句句有韻,而且韻腳金用入聲字,讀來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頭“愁脈脈”三個(gè)字直抒胸臆,寫自己心中積郁著脈脈的愁緒。其下全為景物描寫,但因有“愁脈脈”三字貫頭,故此下所有的景語亦為情語。“目斷江南江北”緊接“愁脈脈”而起,寫自己登高望遠(yuǎn),但無法望盡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緒反而越來越濃了。

  “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寫“目斷”的原因。這里,詞人不寫山崢高大,偏用“山幾尺”的夸張手法來寫山之小,強(qiáng)調(diào)的是重重“煙樹”隔斷了“芳信”。從而人立“小樓”之上的凄迷無助情緒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下片首句“細(xì)草孤云斜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是登高懷人之作。詞中句句有韻,而且韻腳金用入聲字,讀來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頭“愁脈脈”三個(gè)字直抒胸臆,寫自己心中積郁著脈脈的愁緒。其下全為景物描寫,但因有“愁脈脈”三字貫頭,故此下所有的景語亦為情語。“目斷江南江北”緊接“愁脈脈”而起,寫自己登高望遠(yuǎn),但無法望盡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緒反而越來越濃了。

  “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寫“目斷”的原因。這里,詞人不寫山崢高大,偏用“山幾尺”的夸張手法來寫山之小,強(qiáng)調(diào)的是重重“煙樹”隔斷了“芳信”。從而人立“小樓”之上的凄迷無助情緒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下片首句“細(xì)草孤云斜日”,一句三折,兩字一意,用最經(jīng)濟(jì)的語言描繪出一片凄楚迷離的景象。“細(xì)草”綿綿無際更添遼遠(yuǎn)凄迷之感。寫“云”曰“孤”,見出離人的影子,“孤云”實(shí)際是離人心酸處境的象征意象。“斜日”狀寫太陽即將落山,這一時(shí)刻往往是鳥獸歸巢而離人傷懷的時(shí)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氣片刻轉(zhuǎn)晴,也不能使人脫離憂郁。“落花”本是傷情物,更何況是陰雨浮浮,東風(fēng)無力,落花連飛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傳達(dá)的悲傷之情當(dāng)較平時(shí)更甚了。

  這首詞格韻清高,輕淡綿密,含蓄幽邃。同時(shí)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響,這首詞登高懷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斷江南江北”似寓托山河破碎而“東風(fēng)無氣力”又似乎寓有無力恢復(fù)失地之意。總之,這首詞凄迷的閨情背后寄托著深深的家國之恨。▲

,

參考資料:完善

1、 華夏國學(xué)書院主編,宋詞三百首大師導(dǎo)讀,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3.01,第243-244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陳克

陳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子高,自號(hào)赤城居士。臨海(今屬浙江)人。少時(shí)隨父宦學(xué)四方,后僑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紹興七年(1137),呂祉節(jié)制淮西抗金軍馬,薦為幕府參謀,他欣然響應(yīng),......[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jiān)?/a>〔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