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別東山

賀鑄〔宋代〕〔〕

松門石路秋風掃。似不許、飛塵到。雙攜纖手別煙蘿,紅粉清泉相照。幾聲歌管,正須陶寫,翻作傷心調。
巖陰暝色歸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憂,為謝江南芳草。斷橋孤驛,冷云黃葉,相見長安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蒼松作門,石子路上秋風吹掃,像是不許那飛塵來染。我們兩手相攜告別了墓地上那蔓生的煙羅,去到那泉水邊,清澈的泉水映照著你紅潤的面龐。幾聲歌管之音傳來,正是要陶冶性情的,在悲傷的我聽來卻變成了傷心的曲調。
山巖變陰,暮色四合,云朵悄悄歸去,我恨輕易失去了你的笑靨。還遇上什幺事物可以令我忘憂,我只能答謝江南芳草的盛情。一截斷橋,孤獨的旅館,凄冷的云,枯黃的葉,我們在長安再相見吧。

注釋
御街行:詞牌名,又名《孤雁兒》,《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雙調”,以范仲淹詞為準。雙調七十八字或七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下片亦有略加襯字者。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詞的上片寫詞人到妻子墓地祭掃悼亡時的見聞和感傷情緒。

  “松門石路秋風掃,似不許,飛塵到。”開頭兩句,寫墓地的環境:蒼松兩排,挺立如門,青石鋪路,平平展展,秋風吹掃,不染飛塵。潔靜、清幽,猶如冷寂的仙境。這既寫出了墓地的特點,又點出了死者在詞人心目中所占的位置。正是由于這位置的重要和非同一般,詞人才把她的安息地描繪得如此幽靜和莊嚴肅穆,顯示了詞人對死者的崇敬與哀傷。

  “雙攜纖手別煙蘿,紅粉清泉相照。”這兩句寫詞人在墓地的情緒和心態。面對墓丘,睹物思人,極度悲苦,過份痛傷,使詞人的情緒進入了似夢非夢,似幻非幻的狀態。他好像又和妻子雙手相牽,告別了那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詞的上片寫詞人到妻子墓地祭掃悼亡時的見聞和感傷情緒。

  “松門石路秋風掃,似不許,飛塵到。”開頭兩句,寫墓地的環境:蒼松兩排,挺立如門,青石鋪路,平平展展,秋風吹掃,不染飛塵。潔靜、清幽,猶如冷寂的仙境。這既寫出了墓地的特點,又點出了死者在詞人心目中所占的位置。正是由于這位置的重要和非同一般,詞人才把她的安息地描繪得如此幽靜和莊嚴肅穆,顯示了詞人對死者的崇敬與哀傷。

  “雙攜纖手別煙蘿,紅粉清泉相照。”這兩句寫詞人在墓地的情緒和心態。面對墓丘,睹物思人,極度悲苦,過份痛傷,使詞人的情緒進入了似夢非夢,似幻非幻的狀態。他好像又和妻子雙手相牽,告別了那煙霧迷蒙,蘿蔓叢生的墓地,在清澈的泉水邊去映照紅潤粉嫩的面龐。這里所寫的情狀,均是生前生活的寫照。兩人的感情是那樣濃郁、真摯、深厚,依依難舍,如膠似漆。正因為生前有如此之深情,悼亡時才會出現如此之幻覺。看似浪漫,實則真實,讀來十分感人。

  “幾聲歌管,正須陶寫,翻作傷心調。”寫樂聲驚醒幻夢之后的感情。前邊兩個分句是倒裝的。“雙攜纖手”兩句,寫的本是幻覺。幻覺中出現男女團聚愉悅的景況,實在是“正須陶寫”的。“陶寫”即陶冶性情,排除憂悶。“寫”者“泄”也。在幻覺中,詞人的痛苦和憂悶正要得到排除和發泄,突然之間,遠處傳來了笙、簫、笛等“歌管”演奏的聲音,這聲音使詞人如夢方醒,從幻境回到了現實。于是,重又墮入了痛苦和憂悶的深淵之中。上片全寫在東山墓地悼亡時所見所感,心潮起伏變化,達情委婉曲折,蘊涵豐厚,耐人尋味。

  下片寫東山周圍的景物,進一步抒發失去妻子之后無法忘懷的憂苦。

  “巖陰暝色歸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東山的山巖、峰巒慢慢地暝色四合,云霧聚集,夜幕悄悄地就要到來了。很自然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悼亡者就要離開東山,突然之間,一陣痛苦再次襲上心頭,他清醒地懂得,這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悲痛,皆因失去“千金笑”所致。

  外景外物,對悼亡者都有尖銳的刺激,揉搓著他敏感的神經,再不知“更逢何物可忘憂”了。此時抬頭四望,映入眼簾的是茫茫無際、肥嫩豐茂、綠遍江南的芳草。芳草賞心悅目,芳草陶情娛人;芳草是春的使者,美的象征。面對多姿多情的芳草,詞人只能“為謝”。“謝”為“辭謝”之謝。“為謝江南芳草”,是因為美好景物非但不能解除或減輕胸中的恨和憂,往往反而加重它的份量。這與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極為相似,不過手法更為曲折隱晦罷了。

  “斷橋孤驛,冷云黃葉,相見長安道。”最后三句,點破題目,落到了“別東山”上。“斷橋”、“孤驛”、“冷云”、“黃葉”,都是東山墓地周圍的景物,何其寂寞,何其孤冷,何其頹敗,何其蕭瑟。這固然是對景物的客觀描繪,更多的則是詞人的主觀感受。即將離開墳場,最后這一眼,叫人目不忍睹了。“相見長安道”既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又是對亡靈進行安慰。▲

,

參考資料:完善

1、 賀新輝.《全宋詞鑒賞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01:第508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詞抒發的是詞人對亡妻的悼念之情,作于詞人揮別東山之時。據賀鑄墓志記載,夫人趙氏死后葬宜興縣清泉鄉東襟嶺之原。由此可見,詞中的東山即是此地。
賀鑄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太祖孝惠后族孫。年十七,宦游京師,授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熙寧中出監趙州臨城縣酒稅。元豐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陽都作院,歷徐......[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