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樓

杜甫〔唐代〕〔〕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
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
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
傳聲看驛使,送節向河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走上那萬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們都要經過這座城門。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著新死者的尸骨,卻不見舊死者返回靈魂。
樓的檐角凌風翹起,多么高寒;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門下又有驛使喧呼而過,該是西行遠途與吐蕃和談。

注釋
東樓:在秦州城。
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只。
征魂:指出征戰士的靈魂。
凌風迥(jiǒng):高高地迎風凌空而起。
昏:昏暗。
聲;這里指驛使的傳呼聲。
驛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節。
節:使節。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首聯這兩句寫東樓的位置,是全詩關鍵所在。正因為西行去萬里流沙道者必須經過此門,所以東樓這一普通建筑,才與歷史、現實、戰爭、使節聯系在一起。詩人登樓遠視俯瞰,戰士們從東樓出發踏上征途,路途遙遠而艱辛,也反映了戰爭的艱苦。

  “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鳖h聯這兩句寫戰爭、寫過去。 “新戰骨”說“但添”,“舊征魂”說“不返”,可見將士有去無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無補。此二句寫得十分悲慘。多年的征戰,使得無數將士獻身沙場,橫尸荒野,何曾見到他們魂返故園?而今戰場又添新戰骨,更叫人感到凄涼冷落。這兩句烘托出戰爭的殘酷至極,表明了詩人對出征在外的戰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首聯這兩句寫東樓的位置,是全詩關鍵所在。正因為西行去萬里流沙道者必須經過此門,所以東樓這一普通建筑,才與歷史、現實、戰爭、使節聯系在一起。詩人登樓遠視俯瞰,戰士們從東樓出發踏上征途,路途遙遠而艱辛,也反映了戰爭的艱苦。

  “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鳖h聯這兩句寫戰爭、寫過去。 “新戰骨”說“但添”,“舊征魂”說“不返”,可見將士有去無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無補。此二句寫得十分悲慘。多年的征戰,使得無數將士獻身沙場,橫尸荒野,何曾見到他們魂返故園?而今戰場又添新戰骨,更叫人感到凄涼冷落。這兩句烘托出戰爭的殘酷至極,表明了詩人對出征在外的戰士的擔憂和對戰爭的不滿和憤慨。

  頸聯承接首聯仍然寫樓,不同的是首聯只寫了東樓的位置,描繪的是遠景,這兩句卻寫到了東樓的本身,描繪的是近景。“樓角臨風迥”,這句寫“樓角”,高昂凌風,是多么的高寒;“城陰帶水昏”,這句寫“城陰”,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低下陰森,一片昏暗,兩者構成一幅對比強烈的畫面,讓人感覺戰亂的凄慘。這兩句描寫在滄桑變幻城頭依舊的背后,令人覺得這座東樓既是歷史的見證,照應了頷聯對戰爭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測的不幸之門,從而引起了尾聯——使節出國和談,但是戰爭的最終結果卻是不能預料。

  “傳聲看驛使,送節向河源?!蔽猜摮薪宇i聯,再寫人事。前兩句寫的是歷史上的戰爭,這兩句寫的是現實的使節;前兩句虛摹,這兩句實寫。這幾句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過去的將士多半是有去無回,而現在的使節頻繁派出,對即將爆發的戰爭依舊沒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將有大批將士如往日一樣,去作戰送死,表現了戰爭的無情。

  這首詩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詩人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描繪了在秦州城東樓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憂慮,對將士的擔憂之情?!?/p>,

參考資料:完善

1、 李濟阻 王德全 劉秉臣.《杜甫隴右詩注析》: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創作背景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首聯這兩句寫東樓的位置,是全詩關鍵所在。正因為西行去萬里流沙道者必須經過此門,所以東樓這一普通建筑,才與歷史、現實、戰爭、使節聯系在一起。詩人登樓遠視俯瞰,戰士們從東樓出發踏上征途,路途遙遠而艱辛,也反映了戰爭的艱苦。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