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此詩是一首借景抒懷的詩,也是一篇追憶往事,感懷身世的作品。前兩句點明雨夜的場景,詩人由此對雨生愁;后兩句寫詩人十年飄泊之恨,在旅夜燈前,隨雨齊來,體現了詩人凄苦、孤憤的情緒。全詩情景交融,不用典,不雕琢,純用白描,使惆悵自憐的情緒溢于言外。
開篇兩句,詩人先從室外大范圍布景,由天空而地面。古人論詩,認為“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可以“互藏其宅”。此詩前兩句景物描寫,正是這種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例證所寫景物既是觸發詩人情思的契機和媒介,又由于被詩人注入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情,經過情緒的醞釀和處理,能夠渲染出一種濃重、壓抑的氣氛,對于表現詩人身處暗世
展開閱讀全文 ∨,此詩是一首借景抒懷的詩,也是一篇追憶往事,感懷身世的作品。前兩句點明雨夜的場景,詩人由此對雨生愁;后兩句寫詩人十年飄泊之恨,在旅夜燈前,隨雨齊來,體現了詩人凄苦、孤憤的情緒。全詩情景交融,不用典,不雕琢,純用白描,使惆悵自憐的情緒溢于言外。
開篇兩句,詩人先從室外大范圍布景,由天空而地面。古人論詩,認為“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可以“互藏其宅”。此詩前兩句景物描寫,正是這種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例證所寫景物既是觸發詩人情思的契機和媒介,又由于被詩人注入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情,經過情緒的醞釀和處理,能夠渲染出一種濃重、壓抑的氣氛,對于表現詩人身處暗世、壯志難酬的孤憤悲苦心態,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特別是“暗結愁”三字,看似寫景,實則已是在寫詩人自己,正是“托物言志”了。
后兩句寫的是詩人彼時彼地的獨特感受。筆鋒一轉,由室外而室內,從寥廓的自然景象而回到了詩人自身。窗外漆如墨,室內一孤燈,這是室外與室內之對比,從而引出了詩人自身的感慨。詩人曾經的坎坷遭遇,經過雨夜這一特定的情景的觸發,已經樁樁件件“到心頭”,此處有著凄苦、孤憤情緒,詩人懷想、咀嚼、總結、反思,其中況味,詩人只能獨自品嘗。
這首七絕謀篇布局,先天空而后地面,先室外而后室內,以“半夜燈前”和“月華星彩”對照,“一時”和十年”呼應,時間空間,錯落有致,構成一種俯仰開合、百感蒼茫的情思和意境,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概括力。全詩寫景抒情,從頭到尾不著一點亮色,也正反映了作者的這種悲苦心境。▲,參考資料:完善
1、
李敬一主編,休閑唐詩鑒賞辭典,商務印書館,2015.04,第270頁
2、
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8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