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柳子厚之謫永州,得勝地,結茅樹蔬,為沼沚,為臺榭,目曰愚溪。柳子沒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無復曩時矣!”一聞僧言,悲不能自勝,遂以所聞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來,草堂無主燕飛回。
隔簾唯見中庭草,一樹山榴依舊開。
草圣數行留壞壁,木奴千樹屬鄰家。
唯見里門通德榜,殘陽寂寞出樵車。
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譯文
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謫居永州,得了一塊好地方,在那里建造房屋,種植蔬菜,筑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臺樓榭,命名為愚溪。柳子死后三年,有一個僧人云游零陵,告訴我說:“愚溪再也不像從前的樣子了?!币宦牭缴诉@話,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聽到的情況寫成七言詩,以表哀悼。
溪水悠悠地流著,春天自然來了,草堂已經沒有主人,燕子還是飛回。
隔著簾子,只看到庭中長滿野草,那一樹山榴花,依舊爛熳地盛開。
草圣似的幾行草書還留在斷墻殘壁上,當年手植的千株柑樹已經屬于鄰家。
只看見里門上仍是當年那塊通德匾,但是只有柴車寂寞地出入在斜陽下。
詩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況,點出“結第樹蔬,為沼沚,為臺榭”的特征,與八愚勝景相吻合;二是說明寫詩的原因,聽說愚溪草堂已不像過去的樣子,故“悲不能自勝”,寫詩以寄恨。
第一首詩從愚溪、草堂下筆,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來燕回,主人已去,引起無限傷感。滿樹鮮艷的山榴花開得正旺,對柳宗元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詩先寫柳宗元的遺書、遺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著筆鋒一轉,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鄭玄立通德門之事,贊揚柳宗元的學問、德行。結尾以夕陽之下寂寞過往的樵車,來反襯草堂的凄涼,不平之氣隱含其中。
第三首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詩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況,點出“結第樹蔬,為沼沚,為臺榭”的特征,與八愚勝景相吻合;二是說明寫詩的原因,聽說愚溪草堂已不像過去的樣子,故“悲不能自勝”,寫詩以寄恨。
第一首詩從愚溪、草堂下筆,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來燕回,主人已去,引起無限傷感。滿樹鮮艷的山榴花開得正旺,對柳宗元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詩先寫柳宗元的遺書、遺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著筆鋒一轉,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鄭玄立通德門之事,贊揚柳宗元的學問、德行。結尾以夕陽之下寂寞過往的樵車,來反襯草堂的凄涼,不平之氣隱含其中。
第三首寫草堂風光,柳樹團團,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離去而日漸增多,顯得更為荒涼。后面用典,借西晉正始年間(240~249)向秀與嵇康的交情來抒發心中的悵恨,指出:即使鄰人善于吹笛,又有誰能夠經過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樣感笛聲而寫出新的《思舊賦》呢?
這三首詩都著眼于一個“傷”字,哀傷住過愚溪的摯友舊侶。詩中所詠景物多是與柳宗元有關的舊物,其最明顯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情從景出,風格顯得極為蘊藉纏綿深厚?!?/p>,
參考資料:完善
1、 梁守中.劉禹錫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32-35 2、 編選.劉禹錫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13-115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