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荊公不遇

方惟深〔宋代〕〔〕

春江渺渺抱檣流,煙草茸茸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春旗催日下城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暮春時節的長江水面遼闊,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圍抱著船帆一樣流去;籠罩在煙靄之中的繁草,就像充滿了哀愁一樣。
回望江寧,只看見柳花飛盡,城頭春旗在黃昏中招展,卻不見所望之人的影子。

注釋
謁(yè):拜會。
荊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封號“荊國公”的簡稱。
春江:暮春時節的長江。
渺渺:指江面遼闊寬廣。
檣:帆船上掛風帆的桅桿,引申為帆。
煙草:籠罩在煙靄之中的草。
茸茸:花草柔密,非常繁盛的樣子。
春旗:春日之旗。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前兩句歸舟所見大江、岸上之景,創造出一種凄清寂寞的環境;后兩句寫作者造訪不遇返回時的悵惘之情。全詩借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詩人對長輩尊敬盼見而未見之悠長不盡愁情,情景相融,渾然一體。

  開頭兩句即寫歸舟所見大江的情景。第一句寫江水,“春江”點出時令,“渺渺”點出水面的遼闊。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圍抱著船帆一樣流去。春江浩蕩,水光接天,江面上飄著一片白帆,景象極美。然而江面愈是寬闊,愈襯出船的渺小,又愈透出孤寂之感,而這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如同舟中也載著詩人的萬斛煩愁。表面上全是寫景,實際上是景中寓情。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前兩句歸舟所見大江、岸上之景,創造出一種凄清寂寞的環境;后兩句寫作者造訪不遇返回時的悵惘之情。全詩借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詩人對長輩尊敬盼見而未見之悠長不盡愁情,情景相融,渾然一體。

  開頭兩句即寫歸舟所見大江的情景。第一句寫江水,“春江”點出時令,“渺渺”點出水面的遼闊。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圍抱著船帆一樣流去。春江浩蕩,水光接天,江面上飄著一片白帆,景象極美。然而江面愈是寬闊,愈襯出船的渺小,又愈透出孤寂之感,而這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如同舟中也載著詩人的萬斛煩愁。表面上全是寫景,實際上是景中寓情。
 
  次句寫岸上?!叭兹住秉c出花草的柔密茂盛,從下文“柳花”來看,可知此時已是暮春,春草已經長得非常繁盛,此刻被籠罩在煙靄之中,迷迷茫茫,就像充滿了哀愁一樣。春草連綿不絕,哀愁也無盡無休。以上兩句寫景物,詩人把自己的感情注入這些景物中,創造出一種凄清寂寞的境界,烘托出他的失望心情。

  訪人不遇,使人悵恨。所以臨歸去時,即使明知已沒有希望,詩人仍然情不自禁地要向被訪者居住的地方或方向頻頻回首,這是訪人不遇的一種普遍心理。詩人此次離開江寧,不知何日才能再來,所以不可能掉頭不顧。然而回望江寧,惟見柳花亂飛,城頭春旗招展,太陽已快落山,卻不見所望之人的影子。“柳花吹盡”說明凝望的時間已久;“春旗催日”則是說落日已在城頭所建的旗幟之下,春旗迎風飄揚,好像在催促它快快落去。紛紛亂飛的柳花使人心煩,落日的余輝告訴人時間已晚,夜色將臨,沒有可能見到所訪之人了。詩人心中的悵惘之情,如一江春水那樣遠,那樣深,那樣悠長不盡。

  全詩通篇四句,采用融情入景、以景寫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深得唐人風致,用春江、歸帆、煙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意象渲染了一種蒼茫迷離的氛圍,烘托出詩人訪友不遇的悵惘之情。

,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等 撰.宋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304-305
創作背景
方惟深

方惟深(1040—1122),字子通,莆田城廂后埭人,幼隨父親,居住長洲(今江蘇蘇州)。惟深早年便通經學,尤工于詩,為鄉貢第一,后舉進士不第,即棄去,與弟躬耕。方惟深于崇寧五年(1106)特奏名授興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