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 一作: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
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只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夏日南亭懷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容可分兩部分,即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邊月色。開篇兩句是說,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夏日南亭懷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容可分兩部分,即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邊月色。開篇兩句是說,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于他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的實際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對此表現出一種納涼時的滿足的心理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軒:窗。三、四句是說,披頭散發今晚正在乘涼,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不梳,靠窗而臥,享受著清涼的感覺。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兩句是說,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進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寫這種快感。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的境界“一時嘆為清絕”(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這兩句是說,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在如此悅耳清心的夏夜,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了音樂,“欲取鳴琴彈”了。琴是一種古雅平和的樂器,適宜在恬淡閑適的心情中彈奏。據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入這種狀態,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因鳴琴而牽惹起一陣淡淡的悵惘,像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由境界的清幽絕俗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來,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納涼過渡到對友人的懷念上來。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兩句是說,想到這里不免懷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夢想異常。

  此詩,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可人期不來,自然會生出許多惆悵。這種懷念故人的情緒一直延續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居然在夢中會見了自己的好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的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樸素的形式美,層遞自然,由景及意達到渾然一體,極富韻味。▲

,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77-78頁 .
創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南亭,似應在澗南園,位于孟浩然家鄉襄陽郊外的峴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諤,為作者同鄉友人,常于夏日來南亭納涼,與孟浩然約為琴酒之會。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游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游長安,應進士......[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