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張祜〔唐代〕〔〕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
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

譯文及注釋
注釋

在夜深燈火闌珊、霖雨纏綿時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長安,安史之亂都過去了,但唐明皇情況就像樂工張徽彈奏的《雨霖鈴曲》一樣,還是沒有什么變化,依舊沉湎聲色。
張徽述說唐明皇彈曲垂淚思念楊貴妃,但是明月下南宮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唐明皇黯然落寞。

賞析
賞析

  全詩共四句,以追述始,寫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點、情景依舊,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安史之亂,唐明皇倉惶出逃,聯想起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長恨歌》),聯想起棧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貴妃聞雨而作《雨霖鈴曲》的凄涼慘景。詩人讓讀者產生這么多的聯想,是為了讓人對唐明皇的悲涼處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開元年間,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稱為“開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寶末年,唐明皇寵幸佞臣,沉湎聲色,終日與楊貴妃晏游嬉戲,朝政荒廢,怨聲四起。可是不久,“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撕毀了唐明皇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全詩共四句,以追述始,寫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點、情景依舊,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安史之亂,唐明皇倉惶出逃,聯想起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長恨歌》),聯想起棧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貴妃聞雨而作《雨霖鈴曲》的凄涼慘景。詩人讓讀者產生這么多的聯想,是為了讓人對唐明皇的悲涼處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開元年間,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稱為“開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寶末年,唐明皇寵幸佞臣,沉湎聲色,終日與楊貴妃晏游嬉戲,朝政荒廢,怨聲四起。可是不久,“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撕毀了唐明皇的美夢,迫其棄都西逃。荒淫無道,寵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涼的人生之路。西京收復后,唐明皇由蜀歸秦,景況是否會改變一下呢?詩人這樣寫道:“猶是張徽一曲新”。與上句聯系起來,恰恰與詩人的未言之意構成鮮明的對比。前者,唐明皇是落難帝王,進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寵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舊,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他又可以稱孤道寡,君臨天下了。然而,物是人非,愛姬已命喪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棧道和霖雨鈴聲還有一點新鮮感,只有張徽奏的《雨霖鈴曲》還能打動他那木然的靈魂和死去的心。

  張徽彈奏的是什么呢?是唐明皇的愛戀、怨恨、悼念和追悔嗎?唐明皇聽來也許是,不然,他何以感到親切,何以凄愴流涕!然而,詩人聽來卻別有韻致:“長說上皇垂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從《雨霖鈴曲》中,詩人聽出樂工張徽在久久地敘說唐明皇垂淚授曲的情形。叛賊橫行,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唐明皇偏安一隅,不思收復河山,卻一直沉湎舊情,念念不忘被逼自縊于馬嵬坡的楊貴妃。他常常垂淚向張徽傳授自制的《雨霖鈴曲》,用以表達對楊貴妃的思戀和懷念。作為一個人,唐明皇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一個國家陷于戰亂時期的帝王,即使他已經遜位,這樣沉湎個人私情也不免讓人感到太過兒女情腸。

  總之,這首詩熔批判和同情為一爐,而詩人那顆憂國憂民之心又隱含其中,構成了陰郁、悲涼的基調,給人一種強烈的歷史感和現實感。▲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張祜

張祜(?─849后)祜或誤作祐,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初寓姑蘇,后至長安,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卒于大中年間。以宮詞著名。有《張處士詩集》。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