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清明時節我獨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門戶綠柳隱映。
隔水淡淡煙靄中,看得見佛寺修竹成蔭, 一路上細雨蕭疏, 經過的村莊落花陣陣。
天氣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讓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樓只見天高地迥, 我思鄉念友更容易極度傷心。
回望故家遠在千里以外,滿懷離情別緒又去講給誰聽?
注釋
寒食:寒食節。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吃冷食,謂之寒食。鄭起:宇孟隆,后周時曾任右拾遺、直史館,遷殿中侍御史。入宋,963年(乾德元年)外貶后,未再入任而卒。“侍郎”可能是“侍御”之誤。
清明時節:寒食節后兩日為清明節,故寒食
首句“清明”后綴以“時節”二字,即將寒食包括在內。在此時節“出郊原”春游,是宋時風俗,如邵雍《春游》詩即有句云:“人間佳節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點明詩人出游的地點。“寂寂”,用疊詞渲染周圍的環境氣氛。柳則是帶季節氣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韓詡有“寒食東風御柳斜”名句傳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楊柳等物飾于轎頂之上,四垂遮蔽。每戶且以“面造棗(饣固)飛燕,柳條串之,插于門根”(《東京夢華錄》卷七)。因此,“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頷聯二句二景:一遠一近,一朦朧一清晰,如畫家構圖,色調和諧,筆觸錯落有致。同是寫寒食清明,柳永《木蘭花慢》詞:“拆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首句“清明”后綴以“時節”二字,即將寒食包括在內。在此時節“出郊原”春游,是宋時風俗,如邵雍《春游》詩即有句云:“人間佳節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點明詩人出游的地點。“寂寂”,用疊詞渲染周圍的環境氣氛。柳則是帶季節氣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韓詡有“寒食東風御柳斜”名句傳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楊柳等物飾于轎頂之上,四垂遮蔽。每戶且以“面造棗(饣固)飛燕,柳條串之,插于門根”(《東京夢華錄》卷七)。因此,“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頷聯二句二景:一遠一近,一朦朧一清晰,如畫家構圖,色調和諧,筆觸錯落有致。同是寫寒食清明,柳永《木蘭花慢》詞:“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湘桃繡野,芳景如屏。”而在楊徽之筆下,則是“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調淡雅、風物凄清之景,與前“寂寂山城”相呼應,與都城寒食時繁華熱鬧景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詩人被貶后的愁思。
頸聯即景抒情。“天寒”,點出寒食節乍暖還寒的氣侯特點。“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掃墓之俗。此時此景,登高見之,倍生思家之念。詩中“易斷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來;而“難成醉”也與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兩句與范仲淹《御街行》詞“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宋太宗很欣賞楊徽之的詩,特地挑出十聯寫于屏風,其中就有這一聯。
尾聯之妙,在以問句作結。詩人本有一腔“別離心緒”,噴涌欲出,這里以“向誰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為唱嘆之音,與全詩的基調和諧一致。
作者于西昆體盛行之時,能不雕金鏤玉,不堆砌典故。額聯平仄稍作變化,頸聯雖對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對”之意,仍有自然流轉之美。全詩無論是內容,還是藝術手法,都顯得自然而清新。▲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 2、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3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