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夜詠懷

劉禹錫〔唐代〕〔〕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多年來一直在坎坷不得意中渡過,新的一年又將會如何?
回想曾經(jīng)互相交往的朋友,現(xiàn)在活著的還有多少呢?
我把閑居當(dāng)作自由自在,把長壽看作補回歲月蹉跎。
只有那春色不問人情世故,在我隱居的時候還來探望我。

注釋
彌年:即經(jīng)年,多年來。
新歲:猶新年。
同游者:指志同道合,同游共處的人們。同游:互相交往。
自在:自由;無拘束。
蹉跎:失意;虛度光陰。
無情故:不問人情世故。
幽居:隱居,不出仕。見過:謙辭。猶來訪。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此詩寫作者在除夕之夜,追憶自身的失意,嗟嘆故舊的凋零,感慨無限。全詩純用賦法,通篇抒懷,聯(lián)聯(lián)對仗,語言平淡樸實,蘊含著作者愁緒、悲情、痛憤、期望的復(fù)雜感情,表現(xiàn)出無限苦辛酸楚的情味。

  首聯(lián)“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意思是說:多年來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過,新的一年又當(dāng)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會有新的希望了。

  頷聯(lián)說:“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同游者”在這里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韓泰、陸質(zhì)、呂溫、李景儉、韓曄、陳諫、凌準(zhǔn)、程異、房啟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們有的被殺,有的病死,有的渺無音信。這里應(yīng)特別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此詩寫作者在除夕之夜,追憶自身的失意,嗟嘆故舊的凋零,感慨無限。全詩純用賦法,通篇抒懷,聯(lián)聯(lián)對仗,語言平淡樸實,蘊含著作者愁緒、悲情、痛憤、期望的復(fù)雜感情,表現(xiàn)出無限苦辛酸楚的情味。

  首聯(lián)“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意思是說:多年來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過,新的一年又當(dāng)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會有新的希望了。

  頷聯(lián)說:“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同游者”在這里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韓泰、陸質(zhì)、呂溫、李景儉、韓曄、陳諫、凌準(zhǔn)、程異、房啟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們有的被殺,有的病死,有的渺無音信。這里應(yīng)特別提出新亡的好友柳宗元。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條件較好的柳州做刺史,而把劉禹錫派往條件極差的“惡處”(《因話錄》)播州(即今遵義地區(qū))。柳宗元考慮劉禹錫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遠之地,便主動要求與劉對調(diào)。而今柳宗元卻在“惡處”困病而亡,這不能不使詩人倍加傷懷。因此,這“有幾多”固然是傷悼眾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對摯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現(xiàn)的是“一人突逝,舉目寂空”的沉痛之情。

  頸聯(lián)表面是寫自己的頹傷,表現(xiàn)的是無所作為之情,實際是牢騷之語,抒發(fā)的是憤激之情。詩人早年苦讀,不慕榮華,注重品格修養(yǎng);中年積極參加政治革新,極力革新政治,成為永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時稱“二王劉柳”;革新失敗,流徒邊州,在極端的困境中,不但寫了大量的政治諷刺詩,痛斥宦官權(quán)臣和趨炎附勢之徒是一批渺小而又可惡蚊蟲(《聚蚊謠》),并寫下不少相當(dāng)有份量的政治散文;遇赦放還,仍痛罵靠鎮(zhèn)壓永貞革新而上臺的人物為“桃李顏”之徒。他戰(zhàn)斗不息,從來沒有以“安閑為自在”過。這種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絕不能說是“將壽補蹉跎”。因而可以說,此聯(lián)抒發(fā)的是一種極端痛苦的憤慨和牢騷,是正意以反語出之。

  尾聯(lián):“春色無新故,幽居亦見過?!北砻媸钦f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貶謫幽居時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義卻是:自然界的春天是無所謂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臨人間,看不到國家興旺景象的來臨。劉禹錫雖然才華橫溢,但他并不甘心當(dāng)一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利國計民生。他奮斗一生,壯志未酬,這是十分苦悶的。

  此詩表面似乎是表現(xiàn)詩人的平靜、閑適、甚至有些頹傷;但字里行間,卻隱透出詩人極端的苦悶。這種隱真意實情于字背的方法,是這首詩的主要特色之一。特點之二是“對仗”。本來,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偶,首尾兩聯(lián)是無所謂的。但此詩卻能用字字平易、句句明白如話的語言,寫得聯(lián)聯(lián)對仗,句句通俗,這是不易做到的。▲

,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 .唐詩鑒賞辭典補編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0 :483-484 .
創(chuàng)作背景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劉禹錫老母病逝,在護送尋柩過衡陽時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詩人聞訊異常悲痛,寫下許多悼友之作。此后兩年在洛陽守喪,《歲夜詠懷》約寫于居喪時期。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yù)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jié)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