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諷五首·其三

李賀〔唐代〕〔〕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
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
低迷黃昏徑,裊裊青櫟道。
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
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終南山上荒涼的景象多么悲凄,鬼雨灑落在空凈的草地之上。
長安秋夜飄忽的霖雨帶來陣陣寒意,在這寒風前多少魂靈離去。
在幽暗的小徑上,有夾道的青櫟為它們送行。
在青冥的天空中,有慘白的月亮為它們照明。
那一排排墳塋早已燃起漆燈迎接新亡之人,就像螢火蟲在幽暗的壙穴前紛亂飛舞。

注釋
南山:此指終南山,即秦嶺山脈,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徹陜西藍田,凡長安以南諸山,皆屬終南范圍。
鬼雨:因死亡者的腐惡氣味彌漫而降下的雨。
空草:空凈的草野。
老:死,老死。
低迷:昏暗迷離。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抒寫死葬之悲。南山在詩中儼然便是一處亙古墳場,是眾生最終歸宿的象征,那兒到處浮動著森然鬼氣。錢鐘書稱賞李賀“詠鬼諸什”“意境陰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無古人”,《談藝錄》所舉數篇例證中就有這《感諷》第三首。

  詩歌首句一“悲”字,為全篇定下悲戚哀怨的基調,隱見長吉內心的生命憂懼。此時“鬼雨”破空而來,灑落在空凈的草地之上,頓使生人感受到它脅逼的力量?!肮怼薄坝辍倍秩绱舜钆錇殚L吉所獨創,這個新造詞意在表明由于死者之多,其腐惡氣味不斷彌漫,竟至形成“鬼雨”到處飄灑,如是則愈能顯出作者對死亡的厭患?!伴L安夜半秋”忽又明確交待時地季節,長安可憑以確定南山的方位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抒寫死葬之悲。南山在詩中儼然便是一處亙古墳場,是眾生最終歸宿的象征,那兒到處浮動著森然鬼氣。錢鐘書稱賞李賀“詠鬼諸什”“意境陰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無古人”,《談藝錄》所舉數篇例證中就有這《感諷》第三首。

  詩歌首句一“悲”字,為全篇定下悲戚哀怨的基調,隱見長吉內心的生命憂懼。此時“鬼雨”破空而來,灑落在空凈的草地之上,頓使生人感受到它脅逼的力量?!肮怼薄坝辍倍秩绱舜钆錇殚L吉所獨創,這個新造詞意在表明由于死者之多,其腐惡氣味不斷彌漫,竟至形成“鬼雨”到處飄灑,如是則愈能顯出作者對死亡的厭患?!伴L安夜半秋”忽又明確交待時地季節,長安可憑以確定南山的方位,“秋”之季度則實為此詩的底色,秋的衰變、秋的蕭殺,自然引出了下句的“風前幾人老”。

  正因為秋風催人衰老逝去,詩人既而想象初喪者通過青櫟道入山走向墓地的凄涼情景。黃昏的山路上,光線昏暗低迷,兩旁是櫟樹在風中搖擺;這時秋月正明,投射下慘白的月光,照得一山虛明如曉,由于月處中天,樹影凝聚于樹冠之下如同沒有影子一般,益發森怖可畏。終于到達目的地了:但見磷火熒熒宛若漆燈迎接新亡之人,就好像螢火蟲在幽暗的壙穴前紛亂飛舞,令人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無論誰只要達于此地,即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而后伴隨著他的便是永恒的暗夜和死寂。

  此詩造語煉詞,頗為講究,正所謂“不犯俗塵,人情鬼語”(劉辰翁《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諸如“鬼雨”二字的新創,“月午樹無影”的奇幻境象,“漆炬迎新人”的幽僻驚悚,皆是長吉嘔心鏤骨、鑿險追幽之處。清牟愿相評李賀詩“如雨洗秋墳,鬼燈如月”(《小澥草堂雜論詩》),牟氏評語所用文學意象正是來自此詩。▲

,

參考資料:完善

1、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169-177 2、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560-562 3、 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26-1027 4、 吉新宏.觀望者:現實秩序中的李賀.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52-56 5、 錢鐘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47
創作背景
這首詩抒寫死葬之悲。南山在詩中儼然便是一處亙古墳場,是眾生最終歸宿的象征,那兒到處浮動著森然鬼氣。錢鐘書稱賞李賀“詠鬼諸什”“意境陰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無古人”,《談藝錄》所舉數篇例證中就有這《感諷》第三首。
李賀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