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兩岸青山夾著洛水,船順水向東航行,東南方向的山谷開闊,洛水與黃河相通。
稀疏的樹木遠在天邊隱約可見,夕陽映照在洶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想起了幾年前出現在伊河邊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霽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風中向南方飛去。
我要告訴在洛橋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隨波逐流。
注釋
鞏:今河南鞏縣。洛:洛水。這里的鞏洛,即是指鞏縣洛河注入黃河處。
豁:大洞,此指兩山交界處的深谷。大河:指黃河。
依微:依稀,因距離遙遠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亂流:指眾多的河流。
伊岸:伊水畔
這首詩是作者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懷之作,寄給他從前在洛陽縣丞時的僚友。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自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先從長安到洛陽,由洛水乘舟經鞏縣入黃河,再沿河東下赴滁州。途中作此詩,寄給他任洛陽縣丞時的同僚。
“夾水”二句:沿洛水向東,兩岸青山起伏不斷:至東南山口豁然開朗,便進入黃河了。
“寒樹”二句:順河而望,遙遠的天邊隱約可見幾株樹木在寒風中搖曳;夕陽映照著洶涌的水波,忽明忽暗地閃爍不定。
“孤村”二句:自經安史之亂,到處田園蕭瑟。伊水岸邊,幾年來只見一座孤零零的山村;雨后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是作者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懷之作,寄給他從前在洛陽縣丞時的僚友。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自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先從長安到洛陽,由洛水乘舟經鞏縣入黃河,再沿河東下赴滁州。途中作此詩,寄給他任洛陽縣丞時的同僚。
“夾水”二句:沿洛水向東,兩岸青山起伏不斷:至東南山口豁然開朗,便進入黃河了。
“寒樹”二句:順河而望,遙遠的天邊隱約可見幾株樹木在寒風中搖曳;夕陽映照著洶涌的水波,忽明忽暗地閃爍不定。
“孤村”二句:自經安史之亂,到處田園蕭瑟。伊水岸邊,幾年來只見一座孤零零的山村;雨后初晴,一只孤雁在呼嘯的北風中盤旋而下。
“為報”二句:此詩是為了告知洛陽仕宦的朋友,我的心正像這不系之舟一樣,在仕途上任其自然,以虛靜無為的態度施政于民。扁舟不系:《莊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表示不為功利所牽累。▲
,參考資料:完善
1、 廖仲安主編;王新霞,王軍編著. 新選分類唐詩三百首[M]. 1997 .51-52.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