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朝廷近來困難很多,高官都由武官出任。
戰亂已平形勢很好,州郡長官多用文人。
國家急需賢良之才,你就首批得到提升。
你的才干氣度不凡,驅車赴任路途艱辛。
連年戰爭國家破敗,人民困苦府庫赤貧。
大家做官應該廉潔,各種徭役都要平均。
看你扶搖青云直上,我在草野任度平生。
秋天草木凋殘零落,記住江邊送別之情。
注釋
路使君:東漢稱太守為使君,在唐代就是刺史。
王室:朝廷,指國家。比:近來。多難:安史之亂。
幽燕:指古幽州、燕國一帶,即今河北省北部,這里曾是安史叛軍的
詩的前四句寫國家近來經常發生戰亂,朝廷著急賞功平亂,因此武將多在高位,當時的地方長官也多是由武將擔任。如今安史之亂已平,因此朝廷開始簡用文人,意在提醒路使君重視這一次的簡用。
接下來兩句說現在國家急需賢能的良臣,你應該很快被提拔的。朝廷由武臣兼領到簡用詞人,這是一個新的轉變,因此說“新”。這兩句寫得冠冕、大氣,意在鼓舞路使君,為其行壯色。因為當時文人多不敢領郡,所以杜甫有“領郡輒無色”的話。這句是用古人期待路使君。下兩句寫戰禍的慘烈后,說明官府對百姓的剝削。接下來四句承上句,說官吏應該廉潔,百姓也不要懼怕豪強,只要你能做一個被人敬仰的刺史,我即便窮途潦倒也沒有關系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詩的前四句寫國家近來經常發生戰亂,朝廷著急賞功平亂,因此武將多在高位,當時的地方長官也多是由武將擔任。如今安史之亂已平,因此朝廷開始簡用文人,意在提醒路使君重視這一次的簡用。
接下來兩句說現在國家急需賢能的良臣,你應該很快被提拔的。朝廷由武臣兼領到簡用詞人,這是一個新的轉變,因此說“新”。這兩句寫得冠冕、大氣,意在鼓舞路使君,為其行壯色。因為當時文人多不敢領郡,所以杜甫有“領郡輒無色”的話。這句是用古人期待路使君。下兩句寫戰禍的慘烈后,說明官府對百姓的剝削。接下來四句承上句,說官吏應該廉潔,百姓也不要懼怕豪強,只要你能做一個被人敬仰的刺史,我即便窮途潦倒也沒有關系。
詩的最后兩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在秋天的大江畔。這個場景別有深意,一方面,詩人希望路使君能夠聽從自己的勸諫,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廉吏;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擔憂,“回首大江”這個場景極具感染力。 [6]
杜甫贈人之作,對于“為民上者”都各有殷切的期望,歸結于愛國愛民。在送路使君之前一年,送嚴武入朝有詩,其結句云:“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直以大義相要。王嗣奭云:“公與嚴公交契厚矣,十韻不及私情,而結以‘臨危莫愛身’,道義之交如此。”在送路使君后,贈王契侍御也有詩,長達四十韻,有句云:“要聞除猰?,休作畫麒麟。”《鏡銓》注云:“上句勉其立功,下句戒其尸位。”又送高常侍云:“今日朝廷須汲黯”。汲黯乃漢武帝時直臣,漢武帝稱之為“社稷之臣”。杜公深感自己生平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未能實現,惟有寄希望于國之重臣以及地方官吏。故每當送人入朝或赴任時,無論親疏,總是或顯或隱、或直或婉地通過所贈詩篇而致其懇切期望之至意。故讀送路使君詩而聯想及詩人在蜀中的其他贈送之作,就可以明白詩人其愛國愛民的一片苦心了。
篇末兩聯,自是謙己而尊人,感物而寓意。“霄漢瞻佳士,泥涂任此身”。身在泥涂,哪還有什么作為, “詩酒尚堪驅使在”,也只有任運而行;瞻佳士于霄漢,或當大有作為,也可引以自慰了。 “秋天正搖落,回首大江濱”。點出了季節和地方,感慨萬端,馀情不盡,托情于景,以景寫心,尺幅中有千里之勢,篇終接混茫,讀者當于反復詠誦之中有所自得。此詩首四句起,末四句結,中間八句為腹心,“眾寮宜潔白”一聯,尤為重要。此詩結構謹嚴,語言質樸,對仗精工,而內涵力量甚大,境界很高,氣渾旨深。▲
,參考資料:完善
1、 陶道恕主編.杜甫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93.10:第319頁-第321頁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