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于此。
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云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注釋
柏學士,其人不詳。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學士林居》。
碧山,指柏學士隱居山中。碧山應該是泛指,即青山。學士,即柏學士。唐朝時學士職位一般至少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稱為直學士。銀
此詩當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當時杜甫56歲,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
黃鶴注:依舊次,編在大歴二年。蓋寄詩在先而題屋在后也。顧宸注:公過學士茅屋,羨其立品之高,讀書之勤,故題其茅屋如此。按詩言讀書以取富貴,于學士尚不相似。黃氏謂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鰲《杜詩詳注》:學士茅居舊有藏書,上四句敘事,五六句寫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詩近體有兩段分截之格,有兩層遙頂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兩截體。今用遙頂,亦變化法耳。又中間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詩體也。
展開閱讀全文 ∨,評析此詩當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當時杜甫56歲,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
黃鶴注:依舊次,編在大歴二年。蓋寄詩在先而題屋在后也。顧宸注:公過學士茅屋,羨其立品之高,讀書之勤,故題其茅屋如此。按詩言讀書以取富貴,于學士尚不相似。黃氏謂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鰲《杜詩詳注》:學士茅居舊有藏書,上四句敘事,五六句寫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詩近體有兩段分截之格,有兩層遙頂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兩截體。今用遙頂,亦變化法耳。又中間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詩體也。
黃生曰:舊疑此詩不似對學士語。今考《寄柏學士詩》及《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始知其說,一則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學士,亦奔波,嘆彼幽居,載典籍,蕭然暴露依山阿。一則云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風騷。是學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學士之茅屋,學士奔波之所載,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詩語意互見。此詩則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為勸言勤苦以取富貴爾。叔父業有前效,則年少積學之功,安可少哉。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