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鏡詞

劉禹錫〔唐代〕〔〕

鏡之工列十鏡于賈奩,發奩而視,其一皎如,其九霧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頤謝曰:“非不能盡良也,蓋賈之意,唯售是念,今來市者,必歷鑒周睞,求與己宜。彼皎者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數也。”予感之,作《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瑕疵自不見,妍態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制鏡工陳列十面鏡子于商人的柜中。在柜中看上去,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霧茫茫的。有人說,好壞的區別太大了,制鏡工微笑著說:不是每面鏡子都不能做到清澈。因為商人的意愿,僅僅是能賣出鏡子而已,現在來市集的人,一定是細心周到的挑選,選擇與自己容貌相宜者。那清澈的鏡子不能掩蓋瑕疵,不是面目姣好的人就不能用,故喜昏鏡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鏡者十難有一。我對此深有感慨,作出了《昏鏡詞》。
昏鏡不是用優質的青銅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澤已經消失。
容貌丑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說這昏鏡竟與其他明鏡無異。
在昏鏡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隨心想象自己是如何美麗。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此詩以明鏡喻賢良,指憲宗棄絕的革新派人士;昏鏡喻邪僻,指憲宗親信的宦官佞臣;那個喜歡昏鏡的陋容之人便指憲宗。

  詩前引子記述制鏡工匠談投合人們愛憎好惡心理的生意經,揭示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實:人們挑選鏡子,并不講求鏡子質量的優劣,而務在“求與己宜”——選擇與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鏡“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鏡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鏡者十難有一。用這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實來比況君主用人,即是說君主用人,同人們挑選鏡子一樣,亦在“求與己宜”,因而,賢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棄置。用意在為革新派人士辯冤,說他們遭貶被殺,并不是他們真有什么罪,而在于憲宗不是英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此詩以明鏡喻賢良,指憲宗棄絕的革新派人士;昏鏡喻邪僻,指憲宗親信的宦官佞臣;那個喜歡昏鏡的陋容之人便指憲宗。

  詩前引子記述制鏡工匠談投合人們愛憎好惡心理的生意經,揭示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實:人們挑選鏡子,并不講求鏡子質量的優劣,而務在“求與己宜”——選擇與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鏡“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鏡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鏡者十難有一。用這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實來比況君主用人,即是說君主用人,同人們挑選鏡子一樣,亦在“求與己宜”,因而,賢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棄置。用意在為革新派人士辯冤,說他們遭貶被殺,并不是他們真有什么罪,而在于憲宗不是英明之君,是憲宗的愛憎好惡所至。引子重在闡明明鏡何以遭棄置,為革新派人士辯冤,詩則重在揭示昏鏡何以受重視,諷刺憲宗君臣。詩的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明快,意旨明白易了。

  頭二句寫昏鏡的制作材料和透明度差,徒有鏡子之形而無鏡子之實,揭示其丑陋本質。古時鏡子以精銅磨制而成,“美金”即指精銅。“非美金”,是說鏡子本要用“美金”——精銅制成,而昏鏡則不然。“喪其晶”,是說制鏡本要講求晶瑩明亮,透明度高,而“非美金”制成的昏鏡則喪失了這個特征。二語僅用否定修辭手段,便構成美丑的強烈對比,造語簡練之極而表現效果鮮明突出,頗為精妙。“漠然”,形容昏鏡暗淡的樣子。

  三四句揭露喜歡昏鏡的人的丑陋本質。“陋容”寫其客觀容貌丑陋,“自欺”寫其主觀心理丑陋:二陋合一,于是喜歡昏鏡,說昏鏡同明鏡一樣明亮。詩人非常注意表述的準確性和精練。喜愛昏鏡的是陋容之人,但陋容之人并非都喜愛昏鏡,僅是其中有“自欺”心理者喜愛,著一“多”字,即把這種區分和數量關系清楚地表現出來,并突出了其表現的重心——“自欺”,精練準確之至,相當考究。“他鏡”,指“美金”制成的明鏡。

  五六七八句寫昏鏡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滿足:“瑕疵既不見”,隱瞞其陋,不見真容;于是“妍態隨意生”,自以為美貌無瑕,稱心如意;于是“一日四五照”,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于是“自言美傾城”,自詡天下第一美人舍我莫屬。這四句極盡幽默諷刺之能事,言詞尖刻,意境生動,把陋容之人面對昏鏡的“自欺”表演和得意心理描寫得維妙維肖,諷刺得淋漓盡致。“隨意生”三字新奇而意味深長,是詩人刻意所為的篇中傳神之筆。

  九十兩句承前說,昏鏡即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滿足,于是得到陋容之人的愛重:用繡花帶子裝飾它,用美玉匣子盛放它。以上十句詠昏鏡,極力挖掘昏鏡受愛重的原因,以揭露和諷刺喜愛昏鏡的人。末兩句概括題旨,暗示寫作的目的。陋容之人喜昏鏡而棄明鏡,在于“適”與“非適”,“適”則受愛重,“非適”則被輕視,“非適乃為輕”,就二者言,概括出一篇主旨。“秦宮”,指明鏡,傳說秦始皇宮中有面方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辨別人心忠奸(見《西京雜記》卷三),這里用這個典故極寫明鏡貴重,并用反詰語氣加以強調,把“適”與“非適”的題旨表現得非常突出。這兩句寫得感慨至深,孤憤之情溢于言表,頗能見出作者以明鏡自比(包括革新人士)的寄托之意,與秦始皇愛寶鏡的典故聯系,暗示出作品的現實寓意——針對親信宦官佞臣而迫害革新人士的唐憲宗而發。又唐太宗曾論魏征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劉禹錫這首詩的立意顯然受此啟發。太宗曾為秦王,用“秦宮”頗切太宗此事,是雙關語(劉禹錫長于此道),譴責憲宗不肖,喜昏棄明,違背祖訓,實是妙絕。▲

,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476-478
創作背景
此詩以明鏡喻賢良,指憲宗棄絕的革新派人士;昏鏡喻邪僻,指憲宗親信的宦官佞臣;那個喜歡昏鏡的陋容之人便指憲宗。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