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

張先〔宋代〕〔〕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彩絳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綠色的原野與天相接,青色的天空籠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動,一派明澈潔凈凈。岸邊柳蔭小路上空無一人,柳絮隨風飄蕩,地上不留一點蹤影。站在船頭望去,越過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歸家的人群:婦女們束著修長衣帶,衫袖輕飄,競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輕盈,涉淺水而來,在春天夜晚時登上停靠于霧氣籠罩的洲渚停船上。
她們剛剛整理完身上的彩帶紅繩,聚合于船倉彩繪的屏障內。風停夜靜時,從屏障內忽然傳出兩位琵琶女奏響的樂曲,飽含古往今來的失意文人和淪落天涯的歌女郁結的情思,有誰能夠領悟?琵琶的樂聲嘈嘈切切,猶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盤的聲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頰,她們美艷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日暮時分,游春女子紛紛回家,告別了白日的繁喧,萬籟俱寂。下片寫詞人在舟中聽琵琶女彈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盡意猶存,留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回味。該詞用鋪敘手法寫景,描畫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詞琢句,用典精妙。

  上闕起首三句是環境描寫。“野綠連空”,見詞人站船上,目光順地平線伸延,只見遼遠無際的綠色原野上接蒼穹。作者又順勢舉頭眺望遠天,晴空蔚藍,好像與江水相連。著一個“垂”字把遠望中大水相接的感覺,表現得極其形象。詞人仰觀俯視,只見眼前江水“素色溶漾都凈”,此句本自謝朓詩“澄江凈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以上三句,詞人以其拿手的煉字功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日暮時分,游春女子紛紛回家,告別了白日的繁喧,萬籟俱寂。下片寫詞人在舟中聽琵琶女彈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盡意猶存,留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回味。該詞用鋪敘手法寫景,描畫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詞琢句,用典精妙。

  上闕起首三句是環境描寫。“野綠連空”,見詞人站船上,目光順地平線伸延,只見遼遠無際的綠色原野上接蒼穹。作者又順勢舉頭眺望遠天,晴空蔚藍,好像與江水相連。著一個“垂”字把遠望中大水相接的感覺,表現得極其形象。詞人仰觀俯視,只見眼前江水“素色溶漾都凈”,此句本自謝朓詩“澄江凈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以上三句,詞人以其拿手的煉字功夫,多方面多層次地畫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與綠野相連,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渾茫寥闊,而又十分寂靜。這幅圖畫中,“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正是綠野中的特寫。這二句,顯得有些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寫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處正這里。以平淡的句子,逗入意境,才見功力。特別是加了“無影”二字,整個畫面立即靈動起來,那柳絮飛舞的輕盈飄忽,形神俱出,而且微風吹拂,輕絮飄舞,微暗的樹蔭中,依稀看見它們游蕩回轉,而一點影子也不留地面,真有一種飄忽無影的妙趣。

  “汀洲”句推進一層。詞人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輕舞的環境描寫后,讓人物出場了。作者船上望去,首先遠處看到人歸之影,人影與晚霞相映,十分妍麗。人漸走漸近,看得也越清楚,連“修巾薄袂”也看得出來。由下句“擷香拾翠相競”來看,可知這美人不是獨自一人,她是結伴春游,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春季到郊外拾野鳥的各色羽毛,采各種香草。曹植《洛神賦》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寫出洛水眾女神之美,此處詞人借用此意,寫汀洲女子的美色。

  上片歇拍寫兩個美人登上船,并停泊洲邊,水邊過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本出曹植《洛神賦》用“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晚霞輝映下,寂靜的洲渚上,忽的出現了這一雙美人,詞人凝望的同時,也不禁產生了美麗的幻覺,目為凌波女神。這不僅細致地寫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詞人的欣喜、驚愕,以至傾慕的心理也表現出來。這兩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節的鋪敘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詞人也該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煙”字,為江濱洲邊刷上一層煙水凄迷的朦朧色彩,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

  過片“彩絳朱索新整”,寫美女回到船上,一天的“擷香拾翠”之后,換妝梳洗,以更嬌麗的容顏出現。

  接下來一句為“金鳳響雙槽”。“金鳳”代指琵琶。本出樂史《楊太真外傳》:“妃子琵琶邏逤檀,寺人白季貞使蜀還獻。其木溫潤如玉,光耀可鑒。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故蘇軾《宋叔達家聽琵琶》詩云:“半面猶遮鳳尾槽。”這里切題《舟中聞雙琵琶》。這優美的樂聲里飽含著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顯得高雅深沉。又用“誰省”一詞,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與琵琶女的關系推進一層。

  “玉盤”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盤”句化來,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并舉,形象地表現了音樂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處如急風暴雨,低回處如兒女私語,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回婉轉,皆隨樂聲起伏,曲曲傳出。樂聲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詞人對音樂形象的描繪也暫收束。

  船上一片岑寂,無聲的境界里,接下來詞人省略了恰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細節,徑直從借酒相慰寫起。“酒上妝面”,是說琵琶女已帶醉意,面頰被酒暈得緋紅,故下句用“花艷”形容其醉態之美。借酒澆愁愁更愁,于是雙眉“相并”。“相并”意即緊鎖,表明愁懷不釋。對醉態愁容的描寫,形神兼備,極其工巧。

  既然愁懷未釋,欣逢知己,欲一吐為快,于是重奏一曲,詞人亦“重聽”一遍。

  “漢妃”句用王昭君遠嫁匈奴,馬上彈琵琶故事。晉石崇《王明君辭序》載:“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譜寫的琴曲《昭君怨》。“漢妃一曲”也可以說是“今古幽思”的具體內容,其中寄托著琵琶女離鄉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結句“江空月靜”,以空廓沉靜的月夜,烘托出音樂的魅力。如泣如訴的昭君怨曲,把聽眾帶進了哀愁的境界,相對無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無窮的余韻,讓人回味。詞境從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化出。

  這首詞在寫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甚大,但作者并沒有一味摹仿,而是另出新意。在藝術上除了善于煉字煉句之外,在體裁上采用慢詞形式,以鋪敘的寫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煙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動的人物,描畫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說,對慢詞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對鋪敘手法在詞中的運用,作出了貢獻,開了風氣之先。▲

,

參考資料:完善

1、 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云駿,鐘振振撰寫. 宋詞鑒賞辭典 珍藏本 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162-166.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張先四十歲時始中進士。走上壯途的張先曾在江南任嘉禾卒、吳江縣令等小官,官階品位與唐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任上的青衫相似,所以,張先有感于自身的境遇,并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寫下了這首詞。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