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樓曉望

白居易〔唐代〕〔〕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頻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譯文及注釋
注釋 ①此詩為白居易被貶江州期間所作。
②子城:指大城所屬的內城。
③衙鼓:衙門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賞析
賞析

  在古代詩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登高望遠”之作,要么站在樓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為站在高處,憑欄臨風,衣襟擺動,發際飄搖,眼目所到之處,皆是寬闊宏大視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發人的豪情氣概。這豪情氣概充塞胸間,若不抒發出來,定覺難受。會做詩的便將之化成詩句,會唱歌便將之化作歌聲,既不會做詩也不會唱歌的,也定要對著遠處哦哦啊啊吼叫幾聲,才覺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樓之上,策動他內心的不是洶涌的豪情,而是悠遠的鄉情。

  獨憑朱欄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寫明了時間、地點和景色,定下了全詩的意境。

  竹霧曉籠銜嶺月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在古代詩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登高望遠”之作,要么站在樓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為站在高處,憑欄臨風,衣襟擺動,發際飄搖,眼目所到之處,皆是寬闊宏大視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發人的豪情氣概。這豪情氣概充塞胸間,若不抒發出來,定覺難受。會做詩的便將之化成詩句,會唱歌便將之化作歌聲,既不會做詩也不會唱歌的,也定要對著遠處哦哦啊啊吼叫幾聲,才覺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樓之上,策動他內心的不是洶涌的豪情,而是悠遠的鄉情。

  獨憑朱欄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寫明了時間、地點和景色,定下了全詩的意境。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此二句繼續寫景,蘋風就是單純的指風,古人認為“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所以稱風為蘋風。其中后一句寫得很妙,指明了季節是初春,那邊的蘋風一吹,便將溫暖的春天送到江這邊來了。

  子城陰處尤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想是庾樓坐落在一座城市邊(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證),從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門。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節為冬末春初,城市陰處的雪還未化盡;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時間是清晨,人們一天的工作還未開始,衙門口大鼓前還沒有塵土飛起——說明沒人在那兒活動。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末二句是點睛之筆,前面寫景、寫景,到結束了來這么一句感嘆,戛然而止,卻意蘊悠遠。這望鄉人中,白居易何嘗不是其中一個。▲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鄧邽(今陜西渭南縣)。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