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

崔涂〔唐代〕〔〕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生于山野的蘭花眾人又有誰能知道它呢,只是自己默默保持著芬芳的花香。
自古以來不會有君子采擷佩戴,即使是它芬芳正盛的時候。
寒露早早地就侵襲而來,溫暖的春天卻總是等候很久也不來。
被棄擲路邊如同荒草,縱然有芬芳馥郁的香氣又能如何。

注釋
幽蘭:即蘭花,俗稱草蘭。
幽植:指幽蘭生于山野,遠離眾芳喧妍的花園。
暗持:指幽蘭孤芳自賞。
佩:佩戴。
芬馥:吐露芬芳馥郁的香氣。

賞析
賞析

  蘭花沒有牡丹、海棠的妖冶富麗,也沒有寒梅、霜菊的傲峭冷艷。它清秀雅潔,芳香馥郁,如淑女婷婷,似君子彬彬,別有一種幽淡孤清的風韻。歷來富貴者愛牡丹,隱逸者愛菊梅,而清雅孤高、弱而不阿的文士就偏愛幽蘭了。

  崔涂這首詩通過詠寫蘭的貞芳幽獨,寄托自己孤高而又哀傷的抑郁情懷,在詠蘭詩中是偏于感傷的一類。詩篇興寄鮮明,旨在抒情,所以詩人對蘭不作描繪,而是集中筆墨,訴說蘭花自持芬芳卻遭風雨侵凌又被棄如路草的悲慘命運,以自傷不遇。詩篇寫得質(zhì)實、深婉,恰如一株飄零的幽蘭,質(zhì)而芳,柔而韌,顧盼自哀,低回不已。

  詩人代蘭自訴,娓娓說道。開篇先自剖高潔:“幽植眾能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蘭花沒有牡丹、海棠的妖冶富麗,也沒有寒梅、霜菊的傲峭冷艷。它清秀雅潔,芳香馥郁,如淑女婷婷,似君子彬彬,別有一種幽淡孤清的風韻。歷來富貴者愛牡丹,隱逸者愛菊梅,而清雅孤高、弱而不阿的文士就偏愛幽蘭了。

  崔涂這首詩通過詠寫蘭的貞芳幽獨,寄托自己孤高而又哀傷的抑郁情懷,在詠蘭詩中是偏于感傷的一類。詩篇興寄鮮明,旨在抒情,所以詩人對蘭不作描繪,而是集中筆墨,訴說蘭花自持芬芳卻遭風雨侵凌又被棄如路草的悲慘命運,以自傷不遇。詩篇寫得質(zhì)實、深婉,恰如一株飄零的幽蘭,質(zhì)而芳,柔而韌,顧盼自哀,低回不已。

  詩人代蘭自訴,娓娓說道。開篇先自剖高潔:“幽植眾能知,芬芳只暗持。”幽蘭常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開,不因無人而不芳。這兩句寫蘭的芳質(zhì),又突出了蘭幽植孤生,芬芳不被人識的客觀處境。宋劉克莊詠蘭詩中寫它“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意與此相近。但“幽植”二句除自剖之外,還暗責世俗不識芳潔,一筆兩開,詩意半含半露,奠定了全篇顧盼、低回的韻調(diào)。

   “自無君子佩”承首句,“未是國香衰”承次句。蘭被推為“花草四雅”之首,有“花中君子”的美稱,又因其幽香濃郁,有國香之譽。我國古人常以佩蘭表示芳潔,屈賦中有“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唐太宗李世民有《芳蘭》詩:“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迸c此相關(guān),古來也把賢人遭棄比作芳蘭無人采折。屈原內(nèi)美而好修,卻反遭斥逐,他慨嘆“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睘榻y(tǒng)治者所不容的李白也發(fā)出“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fā)”(《古風·秋蘭》)的悲慨。秉性耿介,后被罷相的張九齡也詠蘭為寄:“幽林芳意在,非是為人論?!?《悲秋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這些詩或發(fā)抒不平,或自賞孤花,但都掩蓋不住遭受冷遇的孤寂。而崔涂這兩句,從主體客體兩面著筆:蘭花芳節(jié)香質(zhì)不稍減,可君子卻置之不顧。這是期待后的失望,內(nèi)省后的自傷,更充滿無可奈何的感傷情調(diào)。

  “白露霑長早,青春每到遲?!币蛏谏搅?,寒露早至,使之先期零落;春光晚顧,又晚得佳期。這一遲一早,寫出境遇之慘凄,顯出芳魂玉質(zhì)難得久持的無限悲苦,作吞吐哽咽之聲。

  詩篇已三層遞進,愈轉(zhuǎn)愈悲,但詩人仍情不能已。由于以上種種遭遇,蘭對自己的生存意義產(chǎn)生了疑慮:“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芳質(zhì)高格,無人賞識,被棄擲路側(cè),形同荒草,那么自己獨抱貞節(jié),自開自芳,又有何用?步步退逼,終歸于凄絕,把不遇之情,推至頂點。至此詩篇的抒情形象完成了。我們好象看到了一株生于草野當風離披的芳蘭,又似看到了一個落拓不偶,抑郁難伸的賢士。

  此詩運用傳統(tǒng)的芳草美人的比興手法。由于作者對蘭的稟賦特征體察入微,自己的思想情調(diào)又與之相契,物性與人情,各自昭然,又妙合如一。詩中所言皆為蘭,又無一不是作者的自道。王士禎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這正可用以評價此篇。

  作為借物抒情的作品,它體物幽微表現(xiàn)細膩。詩情如一根不絕的絲縷,柔細綿長,欲斷又續(xù)。既寫出幽蘭幾遭侵凌,生機欲斷,卻期待不已、春心不死的柔韌之質(zhì);又表現(xiàn)了作者雖郁塞難伸,卻執(zhí)著人生追求不舍的深摯沉郁、無限凄苦之情,哀婉幽怨纏綿不盡。

  此詩表現(xiàn)細膩,感情深微,詩境卻并不狹小,詩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有很高的典型意義。這不能不歸之于作者對詩意的提煉和表達的靈活、準確。詩篇不僅詠物抒情相融相映,一筆兩到,在具體表達中,用筆又始終是一語雙關(guān),言己言他,嘆恨如一。使人一面感到幽蘭的悲訴、哀凄,一面又感到世人的冷漠、霜露之無情,在鮮明的對比中,揭露了現(xiàn)實的嚴酷,使人不禁想起李商隱《詠蟬》的名句:“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痹诎母星橹校趾袔追掷渚_@樣,詩篇在自嘆自傷之外,深刻地揭示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這首取材平常的詠物詩表現(xiàn)了廣泛的社會內(nèi)容和深刻的思想意義?!?/p>,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chuàng)作背景
崔涂

崔涂字禮山,江南人。文德進士。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作客,多羈愁別恨之作,情調(diào)抑郁低沉?!度圃姟反嫫湓娨痪怼?.....[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