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高墻環繞重重深院,耳畔不時傳來燕啼鶯嗽。繡被抵御拂曉的殘寒,畫閣輝映朝霞的璀燦。朱紅的欄桿擁抱水天的空闊,飛舞的柳絮呵,何處才是你的邊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寬闊渺遠。春日遲遲,風也似在偷懶—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閑的水面。
塵霧的余香輕拂著馬的鞍,謝媚卿呵,與你幸會在城南路邊。面容比敷過胭脂還更覺秀艷,微笑似嫵媚的歌聲在耳邊震顫。色彩入時,著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鬢發似透明的雙蟬。相見恨晚,相愛恨晚,春天呵,離我們越去越遠?聽,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不盡的是相思的幽怨。
注釋
謝池春慢:詞牌名,慢詞,與六十六字令詞《謝
起首一句,點出主人公的居處所。“時聞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墻繚繞、院宇深邃的緣故,而接下句則為人春眼之中的緣故。這時而一聞的鶯啼把人喚醒了。“繡被掩余寒”,可見被未折疊,而“畫閣明新曉”,天已大亮了。“朱檻連空闊”句承“畫閣”而寫居處環境,與“繚墻重院”相應,雖富麗然而寂寥,其境過清。“飛絮知多少”暗點時令為暮春。這樣,春曉、恬睡、聞鳥,與“飛絮知多少”之景相連,就構成一個現成思路,間接表現出濃厚的惜春情緒。“徑莎平”句以下續寫暮春景象,路上長滿野草,池面漸廣,風平浪靜時,時有花影倒映。“日長風靜”與“閑”字表現出落寞蕭索的氣氛。這幾句暗示出詞中人小園芳徑之上徘徊不定,百無聊賴的獨特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起首一句,點出主人公的居處所。“時聞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墻繚繞、院宇深邃的緣故,而接下句則為人春眼之中的緣故。這時而一聞的鶯啼把人喚醒了。“繡被掩余寒”,可見被未折疊,而“畫閣明新曉”,天已大亮了。“朱檻連空闊”句承“畫閣”而寫居處環境,與“繚墻重院”相應,雖富麗然而寂寥,其境過清。“飛絮知多少”暗點時令為暮春。這樣,春曉、恬睡、聞鳥,與“飛絮知多少”之景相連,就構成一個現成思路,間接表現出濃厚的惜春情緒。“徑莎平”句以下續寫暮春景象,路上長滿野草,池面漸廣,風平浪靜時,時有花影倒映。“日長風靜”與“閑”字表現出落寞蕭索的氣氛。這幾句暗示出詞中人小園芳徑之上徘徊不定,百無聊賴的獨特情緒。
過片承上啟下。“塵香拂馬”,要去城南的玉仙現,一路上愁紅慘綠,偏又不期然而然地,“逢謝女,城南道”。兩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聞不如一見,于是“一見慕悅”。她明艷絕倫,秀麗出于天然,“秀艷過施粉”,雖只微微一笑,便有無限嫵媚而其衣色鮮艷奪目,日暖衣薄,更顯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連她隨身佩帶之玉飾,雕琢成雙蟬樣,也格外玲瓏可愛。這里以工筆重彩,畫出一個天生麗人,從中流露出一見傾心的愉悅。然而緊接六字“歡難偶,春過了”,是說有無窮后時之悔。從“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二句看,二人可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了。用筆變化,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沒有花太多筆墨來寫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談或品樂,卻通過相顧無言的描寫將彼此的傾倒愛悅和相見恨晚的惆悵情緒表露得淋漓盡致。“春過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與相見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辯。
這首詞結構緊湊,上下呼應。寫兩人一見鐘情,有主有賓,有實有虛,有濃有淡,用筆靈活,疏密相間,輕重得當。他們之間以目傳情,未曾講一句話。▲
,參考資料:完善
1、 夏承燾等.《宋詞鑒賞辭典 上》: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97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