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滕王閣
王安國〔宋代〕〔〕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閣依然枕碧流。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城中樹密千家市,天際人歸一葉舟。極目滄波吟不盡,西山重疊亂云浮。
譯文及注釋
譯文滕王往日喜歡到處追尋游樂,他所建的高閣依然矗立在江邊,枕著碧流。滕王閣經歷了多次滄桑巨變,夕陽斜照,其中包含著古今多少憂愁?城池之中樹蔭密布,千家櫛比,市場繁華,憑欄遠望,天際的一葉扁舟,搖曳而過,如同游人從天邊歸來。極目遠望茫茫水波愁緒吟詠不盡,就像那西山上層層亂云飄浮。
注釋滕王閣:在今江西南昌贛江濱,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刺史時始建。后多次焚毀,又多次修建。唐代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于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作《滕王閣序》,以精美的文筆,描繪高閣勝景,滕王閣從此著稱于世。平昔:往日。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國十三歲時作。詩中感嘆高閣幾度興廢,人間幾經滄桑,世事的變化猶如西山飄浮的亂云,時時在變幻之中。此詩主要是承初唐詩人王勃的《滕王閣詩》而來。
此詩首聯寫滕王閣昔日的來歷及今日的狀況;頷聯著重從時間上入手寫滕王閣經歷的滄桑之變;頸聯從空間著手寫滕王閣;尾聯續(xù)寫景,并以景結尾。這首詩以遠、近,靜、動相對照,寫出了滕王閣的獨特風光,后以景結尾,含意深蘊,極耐人尋味。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閣依然枕碧流。”開門見山,用平敘筆墨寫滕王閣的來歷和現狀。滕王李元嬰喜好游賞歌舞,因此興建此閣。雖物換星移,歷經滄桑,高閣依然完好地保存下來。滕王“好追游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是王安國十三歲時作。詩中感嘆高閣幾度興廢,人間幾經滄桑,世事的變化猶如西山飄浮的亂云,時時在變幻之中。此詩主要是承初唐詩人王勃的《滕王閣詩》而來。
此詩首聯寫滕王閣昔日的來歷及今日的狀況;頷聯著重從時間上入手寫滕王閣經歷的滄桑之變;頸聯從空間著手寫滕王閣;尾聯續(xù)寫景,并以景結尾。這首詩以遠、近,靜、動相對照,寫出了滕王閣的獨特風光,后以景結尾,含意深蘊,極耐人尋味。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閣依然枕碧流。”開門見山,用平敘筆墨寫滕王閣的來歷和現狀。滕王李元嬰喜好游賞歌舞,因此興建此閣。雖物換星移,歷經滄桑,高閣依然完好地保存下來。滕王“好追游”,并非平空而發(fā),王勃當年也有“佩玉鳴鸞罷歌舞”之句。“依然”,強調這一游覽勝地歷久不廢。“枕碧流”,點出高閣的所在,它安然高臥于一派深碧的滾滾江流之上。這一聯對滕王閣雖有空間形勢的交代,但主要是從時間角度敘寫,上句寫往昔,下句詩人所在的時代。
“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承首聯,著重從時間著眼,寫滕王閣這塊勝地在歷史長河中所經歷的滄桑之變。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建閣,到王安國十三歲游覽此地,縱觀這三四百年的歷史,風云變幻,幾度滄桑。“興廢事”、“古今愁”,含蘊豐富,引起人們的種種遐想。“幾經”和“偏照”,強調變遷的匆忙和興廢的無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隱隱對比中,包含著無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城中樹密千家市,天際人歸一葉舟。”以下轉為從空間著眼,寫高閣所在的地理形勝和周圍風光。頸聯上句寫城市,南昌向來為名都,人煙稠密,市街繁榮,是商賈薈萃之所。下句寫江水,贛江由贛州曲折北流,經吉安、清江,流經南昌,縱貫今江西全省,是江西境內最大的河流。登閣俯瞰,城中綠樹濃蔭,千家櫛比,市井興旺;憑欄遠眺,贛江遙接云天,江面上一葉扁舟,搖曳而過,如同游人從天邊歸來。上句是近景,下句是遠景,“樹密”、“千家”,給人以繁榮之感;“天際”、“一葉”,具有淡遠閑靜之趣。兩句有遠、有近,疏密襯映,一靜一喧,相互對照,寫出了滕王閣背城面江的獨特風光。
“極目滄波吟不盡,西山重疊亂云浮。”宕開視野,繼續(xù)寫景,而于寫景中收煞全詩。“極目”在意念上與前句“天際人歸”緊密相關,“滄波”與首聯“碧流”遙相呼應。放眼江流,氣象萬千,非詩句所能寫盡,這就將無限風光囊括其中。客觀景物吟詠不盡,正是暗示詩篇將盡。正在吟詠不盡之時,西山之上亂云重疊,晚煙出岫,又展現出一幅新的圖景。“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詩》),西山的晚云將要帶來一番風雨,憑閣四望,勝地的晦明變化無人能預測其妙。“西山重疊亂云浮”,意象蒼茫縹緲,雖以景結,而含蘊渾厚,言盡而意不盡,極有韻味。▲,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第266-267頁
2、
黃培需.中國神童詩.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02:第63頁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古詩觀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08:第578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國十三歲時作。詩中感嘆高閣幾度興廢,人間幾經滄桑,世事的變化猶如西山飄浮的亂云,時時在變幻之中。此詩主要是承初唐詩人王勃的《滕王閣詩》而來。
王安國
王安國(1028-1074)字平甫,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之弟。熙寧初,賜進士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歷崇文院校書、秘閣校理。與兄政見不合,反對新法。后為呂惠卿所陷,放歸田里。熙寧七年卒,年四十七......[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