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蘇軾〔宋代〕〔〕

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上次的分別還如昨天的情景一般清晰,感嘆人生到處漂泊,就像浮萍一樣。雖然偶爾會相聚,但終究朋友還是要離散各地。這多愁多病的身體,在等待朋友的消息中愈發消瘦了。
這杯離別的酒不要推卻了,你我都是輾轉外郡之人,漂泊不定。雖辜負了歸隱故鄉的約定,可我總是西望峨眉山,期盼著歸隱的日子。

注釋
醉落魄: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風》《章臺月》等。雙調五十七字,仄韻。
元素:楊元素,名繪,四川綿竹人,蘇軾的同鄉和友人。
分攜:分別。
萍漂泊:浮萍無根,隨波逐流,喻人生漂泊不定。
離索:離群索居。索:孤獨。故山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為飄泊而“多病多愁”,一開始便是錯誤。詞一開頭,就點明離別,并交織著對往事的回憶:“分攜如昨”。“分攜”猶言分手,寫出了臨別依依、難舍難分的感情。說是“如昨”——像昨天那樣,那是因為蘇軾出判杭州時,楊繪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別。回憶舊日分離,則是為了強化當前別情,所以很自然地引發了人生感慨:“人生到處萍飄泊”,不過這與作者早年寫下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那種泛詠人生不同,主要是就宦游蹤跡不定而發的。接著便推出當前送別之事:“偶然相聚還離索”。按楊繪予本年八月才到杭州知州任,九月即被朝廷召還,所以說是“偶然相聚”。故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為飄泊而“多病多愁”,一開始便是錯誤。詞一開頭,就點明離別,并交織著對往事的回憶:“分攜如昨”?!胺謹y”猶言分手,寫出了臨別依依、難舍難分的感情。說是“如昨”——像昨天那樣,那是因為蘇軾出判杭州時,楊繪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別?;貞浥f日分離,則是為了強化當前別情,所以很自然地引發了人生感慨:“人生到處萍飄泊”,不過這與作者早年寫下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那種泛詠人生不同,主要是就宦游蹤跡不定而發的。接著便推出當前送別之事:“偶然相聚還離索”。按楊繪予本年八月才到杭州知州任,九月即被朝廷召還,所以說是“偶然相聚”。故人相聚匆匆,更使別情難堪?!半x索”雖然是指當前的離別,卻蘊蓄著一種深沉的感情,也與開頭的“分攜”相照應。緊接著,詞人又與自己的身世聯系起來,抒寫了更深一層的感慨:“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蘇軾在熙寧六年、七年詩作中屢屢言“病”,可見當時健康情況不佳確是事實,但這里說“多病多愁”,毋寧說是道出了一種不得志的情緒,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以及在地方官任上沉淪多年,無疑都是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至于斷言“須信從來錯”這里“須信從來錯”是詞人以夸大的過激的言辭來表現一種牢騷的情緒。由于楊繪是在黨爭中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詞人能敞開心扉,放言無忌。

  下片勸慰友人,天涯淪落人,不妨放懷一笑。換頭兩句寫別筵情景:“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詞人故作達觀,勸友人尊前對飲,并用天涯淪落的共同遭遇來打動對方。當然,說“天涯”“淪落”這樣失意、喪氣的話,并非真的如自居易那樣遭到貶謫的不幸,而只是夸大其辭地寫仕途飄蕩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一種厭倦的情緒。對仕途的厭倦與對故鄉的懷念往往糾纏在一起,篇末三句折到抒發歸隱故鄉的意愿,是合乎心理邏輯的:“故鄉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睆漠斈晷值芟嗉s早退到寫此詞時,已經過去了十四個年頭,“猶”、“長”二字便寫出了一種長久的期待與內心的渴望。詞人把“峨嵋”作為故鄉及其美景的代表,從反面運用了“化鶴歸遼”的神話故事,以“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的藝術形象,表達了歸隱的素愿以及對故鄉的深情。不過,下片所寫并非當時思想的全部,也不能因此引出詞人向往恬退的結論。

  這首贈別詞在思想內容方面具有以下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強化了身世感慨,二是牽動了故鄉情結。全詞所表現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懷,但取境闊大。聲調嘹亮,故情雖抑郁而不萎靡,構成獨特之情味?!?/p>,

參考資料:完善

1、 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291頁
創作背景
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為飄泊而“多病多愁”,一開始便是錯誤。詞一開頭,就點明離別,并交織著對往事的回憶:“分攜如昨”?!胺謹y”猶言分手,寫出了臨別依依、難舍難分的感情。說是“如昨”——像昨天那樣,那是因為蘇軾出判杭州時,楊繪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別?;貞浥f日分離,則是為了強化當前別情,所以很自然地引發了人生感慨:“人生到處萍飄泊”,不過這與作者早年寫下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詩)那種泛詠人生不同,主要是就宦游蹤跡不定而發的。接著便推出當前送別之事:“偶然相聚還離索”。按楊繪予本年八月才到杭州知州任,九月即被朝廷召還,所以說是“偶然相聚”。故人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