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偶爾聽到窗外松樹上拍打翅膀撲撲鹿鹿的聲音,知道沙鷗在夜宿,十分驚喜。小孩子聲音小一些,別驚動了鷗鳥。
不一會兒工夫,沙鷗突然振翅遠飛,不知道它落到何處去了。告訴沙鷗,我已經向朝廷提出請求,要辭官歸隱了。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
已而:后來。
撲鹿:狀聲音。張志和《漁父》:“驚起鴛鴦撲鹿飛?!?br>稚子:幼子;小孩。
喧嘩:聲音大而雜亂。
俄傾:片刻;一會兒。
歸休:辭官退休;
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偶聽松梢撲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松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著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夸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面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并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煉而得,因此頗為傳神。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芭悸犓缮覔渎埂保芭肌弊忠饧磁既坏?,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松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著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夸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面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并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煉而得,因此頗為傳神。
“稚子莫喧嘩,恐驚他?!鄙锄t前來投宿,作者無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示意,告誡他們不要吵鬧,恐怕驚嚇了鷗鳥。這兩句于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沙鷗這種鳥兒非常喜歡,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而且增加了本詞的生活氣息?!澳弊趾汀翱帧弊直磉_出作者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借以抒發心志?!岸眄暫鋈伙w去,飛去不知何處?”作者正因為沙鷗落在“誠齋”門前松樹上高興,轉瞬間沙鷗忽然振翅遠飛,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頓時冷落下來?!安恢翁帯闭f明作者對鷗鳥十分記掛,面對一片空虛的茫茫夜空,他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如何。兩句中“飛去”二字重復使用,這種手法在現代修辭學上稱為“頂真”,因為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讀起來絲毫沒有重復的感覺。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結尾兩句,作者和盤托出心志,把自己辭官歸隱的事告訴沙鷗,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鷗“理解”的心情。據《宋史》記載,楊萬里長期被貶,憤而辭官家居,臨終前曾有“韓佗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話,說明他因為報國無門,又不被人理解,憂憤至死。本詞把沙鷗視為“知己”,寄托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于排解內心的苦悶。▲
,參考資料:完善
1、 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第186頁 . 2、 史杰鵬 .《宋詞三百首正宗》 . 北京 : 華夏出版社 , 2014.3 :299-300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