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坊正字劍子歌

李賀〔唐代〕〔〕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簌,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太子宮中擔任正字老前輩的劍匣中,裝著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寶劍,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斬蛟,來歷不凡。
遠遠看去,這柄寶劍好似從云隙中射下來的一抹月光,寒氣侵人;又像是一條平鋪著的潔白的絹帶。
銀光閃閃,老鯊魚皮制成的劍鞘呈現出蒺藜刺般光彩艷發的花紋,劍身上涂抹著一層厚厚的鸊鵜油像雄鷴鳥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銹。
這柄寶劍不僅精美絕倫,鋒利無比,而且有一顆像戰國時期的著名俠士荊軻那樣的俠義之心,分分明明照映著春坊的圖書文字。
它那劍柄上垂著的金色絲縛還是那樣鮮艷奪目,它在匣中發出的奇異光芒,隨時都在躍躍欲試,想把那堅硬無比的蘭田美玉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春坊正字劍子歌》,是李賀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詠劍詩。它以構思新穎、設想新奇、比喻奇異、主題深刻而著稱于世。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這首詩說:“從來詠劍者只形其利,此并傳其神”。這個切中肯綮的評語,為讀者指出了理解這首詩的主旨。詩的寫作時間,可能在入京作奉禮郎任內。“春坊正字”,唐太子宮中掌校正經史文字的官名,隸屬于左春坊,所以稱為“春坊正字”。“劍子”,即劍。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讀的開頭二句,直接入題,說在太子宮中擔任正字老前輩的劍匣中,裝著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寶劍,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斬蛟,來歷不凡。“吳潭斬龍子”;暗用《世說新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春坊正字劍子歌》,是李賀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詠劍詩。它以構思新穎、設想新奇、比喻奇異、主題深刻而著稱于世。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這首詩說:“從來詠劍者只形其利,此并傳其神”。這個切中肯綮的評語,為讀者指出了理解這首詩的主旨。詩的寫作時間,可能在入京作奉禮郎任內。“春坊正字”,唐太子宮中掌校正經史文字的官名,隸屬于左春坊,所以稱為“春坊正字”。“劍子”,即劍。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讀的開頭二句,直接入題,說在太子宮中擔任正字老前輩的劍匣中,裝著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寶劍,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斬蛟,來歷不凡。“吳潭斬龍子”;暗用《世說新語》中載周處在古吳地的義興長橋斬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這四句緊接著說,遠遠看去,這柄寶劍好似從云隙中射下來的一抹月光,寒氣侵人;又像是一條平鋪著的潔白的絹帶。銀光閃閃,老鯊魚皮制成的劍鞘呈現出蒺藜刺般光彩艷發的花紋,劍身上涂抹著一層厚厚的鸊鵜油像雄鷴鳥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銹。“蛟胎皮”,就是鯊魚皮,有珠紋而堅硬,古代的劍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實圓而有刺。這里用來形容劍鞘的花紋。“鸊鵜”,水鳥名,用它的脂肪涂劍可以防銹,“淬”,是涂抹的意思。“白鷴”鳥名,似山雞而色白,尾長三尺,這里用以形容劍的锃亮。在這六句里,詩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練帶平鋪”、“白鷴尾”等一連串的比喻,渲染寶劍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劍鞘的精美,并用周處長橋斬蛟的故事,極力贊美寶劍的不凡經歷,重點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則把筆力的重點轉向“傳其神”。“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這柄寶劍不僅精美絕倫,鋒利無比,而且有一顆跳動著的心——一顆像戰國時期的著名俠士荊軻那樣的俠義之心,希望為國解愁、為人赴難,盼望著難能再有一試鋒芒的時刻;然而它卻長時間地被閑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個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會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這里詩人呼告、祈求:不要讓這柄滿懷俠義之心的劍寶整天無所事事,徒然讓它的光輝照映著春坊的圖書文字吧!這兩句是全詩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在這兩個詩句里,詩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飛揚之筆,點燃了全詩光照之火,成為統帥全詩的靈魂,把詠劍的主題升華到了詠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寶劍的被拋棄、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詩人的失意不遇綰合在一起,詠劍的不能盡其用,實寫人的不能盡其材;劍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詩人的不遇的真實寫照。詠劍是賓,詠人才是主。王琦評云:“通篇供劍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謂中的之言,接著詩人又寫道:“挼絲團金懸,神光欲截蘭田玉。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挼絲團金”:用金絲編制成的圓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頭應改為罒字頭):下垂的樣子。這四句的意思是說:這柄寶劍雖然久遭廢棄,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卻不減當年。它那劍柄上垂著的金色絲縛還是那樣鮮艷奪目,它在匣中發出的奇異光芒,隨時都在躍躍欲試,想把那堅硬無比的蘭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見它也會驚惶失色,神母也會嚇得嗷嗷大哭。在最后兩個詩句里,詩人用了劉邦斬蛇的故事。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當道。劉邦揮劍把蛇斬為兩段。后來有人經過這里,見一老婦啼哭。問她的原因,她說她的兒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兒子,化成龍,被赤帝的兒子(劉邦)殺了,所以傷心啼哭。說完這個老婦就不見了,她原來是西方的神母。詩人借用這個典故,進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寶劍的神奇威力。

  全詩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構思新穎,設想奇特,比喻連珠,綰合自然,煉字妍冶而傳神,用典多而不晦澀,跳躍大而脈絡暗藏,主題深刻而無枯燥之嫌,不愧為詠劍的名篇。▲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春坊正字劍子歌》,是李賀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詠劍詩。它以構思新穎、設想新奇、比喻奇異、主題深刻而著稱于世。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這首詩說:“從來詠劍者只形其利,此并傳其神”。這個切中肯綮的評語,為讀者指出了理解這首詩的主旨。詩的寫作時間,可能在入京作奉禮郎任內。“春坊正字”,唐太子宮中掌校正經史文字的官名,隸屬于左春坊,所以稱為“春坊正字”。“劍子”,即劍。
李賀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