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階怨

李白〔唐代〕〔〕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dú)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注釋
羅襪:絲織的襪子。   
卻下:放下。

賞析
賞析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biāo)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dú)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xiàn)出人的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shí),實(shí)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首兩句是說,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dú)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dú)立玉階,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濕了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shí),實(shí)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biāo)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dú)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xiàn)出人的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shí),實(shí)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首兩句是說,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dú)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dú)立玉階,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濕了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shí),實(shí)用三國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洛神賦》)的意境。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末兩句是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獨(dú)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nèi),及至下簾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亦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zhuǎn)折,似斷實(shí)連;似欲一筆蕩開,推卻仇怨,實(shí)則經(jīng)此一轉(zhuǎn),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nèi)幽獨(dú),因而下簾。簾下來以后,卻更難消受這凄苦無眠之夜,與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shí)憂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gè)動(dòng)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zhuǎn)折返復(fù),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歌藝術(shù)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dāng)如此。“玲瓏”形容水晶簾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經(jīng)意之筆,實(shí)則極見功力,以隔簾望月,襯托了人之幽怨。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tài),而作者似乎也無動(dòng)于衷,只以人物行動(dòng)見意,引導(dǎo)讀者步入詩情最幽微處,并且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詩情無限遼遠(yuǎn),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真意。以敘人之筆抒情,常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在寫作理論上,俄國作家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就是說作者應(yīng)該與所寫的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并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寫的好處是比較客觀,無聲嘶力竭之弊。本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藝術(shù)上有幽邃深遠(yuǎn)之美。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zhuǎn),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

參考資料:完善

1、 孫藝秋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44-245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biāo)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dú)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xiàn)出人的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shí),實(shí)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五歲時(shí)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