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想當(dāng)時躲避賊兵叛亂之初,往北逃跑經(jīng)過多少艱難險阻。
夜深了還逃亡在彭衙道上,月亮照著白水山。
全家人長途跋涉,非常狼狽,逢人難免厚顏求食,窘迫異常。
谷鳥參差啼鳴,一路荒涼,不見有逃難的人還回家。
小女兒餓得直咬我,怕小孩哭聲被虎狼聽到。
捂住她的嘴不讓出聲,但小孩卻哭得更厲害了。
小兒子故意說要吃苦李,以示自己懂事。
十天里有一半是雷雨天,全家在泥濘中相互牽扶著行走。
既沒有御雨的用具,道路濕滑,因衣被雨打濕又寒冷。
有時經(jīng)過難走的地方,一整天只能走幾里路。
只能以野果充
這首詩通篇皆追敘往事,只末四句是作詩時的話,因此開篇就以“憶昔”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詩。全篇共分前后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從開頭至“暮宿天邊煙”,寫逃難途中的艱險狀況。前四句寫避亂彭衙。詩人前一年不畏“艱險”,“北走”鄜州,原因是賊破潼關(guān),白水告急,不得不攜家“避賊”逃難。“避賊”點(diǎn)出詩人逃難的原因?!氨弊摺闭f明逃難的方向?!捌D險”總括逃難景況,“夜深”交代出發(fā)的時間,“月照”點(diǎn)明出發(fā)時的環(huán)境。因?yàn)椤氨苜\”逃難,所以選擇“夜深”人靜、“月照深山”之時,急忙向彭衙出發(fā)。開始四句,交代事件,一目了然。
“盡室”以下十行五十字?jǐn)y家遠(yuǎn)行,寫盡兒女顛沛流離之苦。詩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通篇皆追敘往事,只末四句是作詩時的話,因此開篇就以“憶昔”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詩。全篇共分前后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從開頭至“暮宿天邊煙”,寫逃難途中的艱險狀況。前四句寫避亂彭衙。詩人前一年不畏“艱險”,“北走”鄜州,原因是賊破潼關(guān),白水告急,不得不攜家“避賊”逃難。“避賊”點(diǎn)出詩人逃難的原因?!氨弊摺闭f明逃難的方向。“艱險”總括逃難景況,“夜深”交代出發(fā)的時間,“月照”點(diǎn)明出發(fā)時的環(huán)境。因?yàn)椤氨苜\”逃難,所以選擇“夜深”人靜、“月照深山”之時,急忙向彭衙出發(fā)。開始四句,交代事件,一目了然。
“盡室”以下十行五十字?jǐn)y家遠(yuǎn)行,寫盡兒女顛沛流離之苦。詩人拖兒帶女,全家逃難,因無車馬代勞,只好徒步行走。也顧不上什么面子了,“多厚顏”三字,幽默而辛酸。而詩人全家跋涉,穿行于野鳥飛鳴的山澗,和行人稀少的谷底,衣食無著,平時嬌寵的幼女忍不住饑餓,趴在父親肩頭又咬又哭?;纳揭皫X中,詩人怕虎狼聞聲而來,趕忙將孩子摟抱懷中,緊掩其口。但孩子不知父親的苦衷,又踢又鬧,哭得愈加厲害。小兒子這時也來湊熱鬧,自以為比妹妹懂事,故意要吃路旁的苦果,他根本不知“苦果無人摘”,是因?yàn)椴荒艹浴!梆囈摇薄奥曈痢保蜗蟊普娴貙懗隽擞着畫蓪櫠欢碌那閼B(tài),“故索苦李餐”,維妙維肖地刻劃出小兒天真爛熳的形象。“癡女”“小兒”,用語親切;“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以動作刻畫出一個疼愛兒女而又無可奈何的父親的痛苦心情,十分傳神,真乃“畫不能到”。
“一旬半雷雨”以下十句寫雨后行路艱難,突出困苦流離之狀。全家徒步于深山野谷,已經(jīng)很艱難,更糟糕的是又碰上了雷雨天氣,只好趟著泥濘互相攙扶著冒雨行進(jìn)了。既無雨具,衣濕身寒,路滑難行,一天就只能走幾里路?!耙谎焙魬?yīng)“久徒步”,說明奉先至白水,路程不遠(yuǎn),卻走了很長時間,反襯出行程之艱;“半”字點(diǎn)出雷雨之多,說明氣候的惡劣。寥寥幾句,詩人全家困頓流離之狀如在目前。
“野果充糇糧”,糇糧,指干糧,指采下野果充饑;“卑枝成屋椽”,卑枝,指低矮的樹枝,樹枝成了棲息的屋宇;“早行”“暮宿”,從時間上說明他們起早摸黑地趕路;“石上水”,指近處低處積滿雨水的石徑,“天邊煙”,指遠(yuǎn)處高處云霧籠罩的深山。這四句對仗工整,概括精煉,既呼應(yīng)開頭“經(jīng)險艱”,又引起下文孫宰的留客,過渡自然。
自“小留同家洼”以下為后一部分,寫孫宰體貼留客的深情厚誼。先寫留客。詩人全家本打算在同家洼作短暫歇息后北出蘆子關(guān)直達(dá)肅宗所在的靈武,卻不料驚動了情高義重的老朋友孫宰(唐時尊稱縣令為宰)。戰(zhàn)亂年頭,人們大多不喜歡客人到來的,何況是昏天黑地的夜晚。但孫宰點(diǎn)起明燈,打開重門,十分熱情。而且不嫌麻煩,還燒起熱水,讓詩人洗腳,甚至還剪紙作旐(小旗),替詩人招魂。故人之情義,詩人之感激,從開燈啟門,燒湯濯足,剪紙招魂的幾個細(xì)節(jié)中具體真實(shí)地反映了出來。“高”“薄”二字畫龍點(diǎn)睛地指出了這一點(diǎn)。孫宰叫出妻子與詩人相見,看著詩人攜家逃難的艱苦景況,他們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淚。由于長途跋涉,小兒女們一安頓下來,立即進(jìn)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孫宰又叫醒他們起來吃飯。孫宰還一再表示愿意同詩人永遠(yuǎn)結(jié)為兄弟,并騰出屋子,讓詩人一家安住。由同情到結(jié)交再至住下,充分顯示了孫宰待人的真摯誠懇。蹇步、饑餓、惶遽、困頓至極,幸得故友之暖湯、盤飧、招魂、安居,詩人感泣之余嘆“誰肯艱難際,豁達(dá)露心肝”,讀者亦嘆慨之余忖落難之際不避而遠(yuǎn)之、不落井下石,足矣,安敢奢望“誓將與夫子,永結(jié)為弟昆”。
最后六句結(jié)尾,寫詩人對孫宰的追念感激之情?!罢l肯”二字既贊揚(yáng)故人孫宰高尚情誼的難得與可貴,又呼應(yīng)開篇“憶昔”,引出詩人對孫宰的憶念。此時詩人重經(jīng)舊地,安史叛亂并未平息,人民仍在受難,不知孫宰一家情況如何。“何當(dāng)生翅翎,飛去墜爾前”,詩人恨不得長出雙翅,立刻飛去落在老朋友的面前。殷切的憶念之情,溢于筆端。這六句以議論作結(jié),情深意厚,力透紙背。
這首憶念友人的詩,前部分著重敘寫詩人舉家逃難的狼狽景況,后部分著重描繪故人孫宰待客的殷勤。真實(shí)的細(xì)節(jié)描寫,細(xì)致的心理刻劃,傳神摹志,形象逼真。全詩用追憶的口吻直接敘述,明白如話,真實(shí)仿佛親見,自然而不顯雕琢。▲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90-91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